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金匮之盟,第二个是赵匡胤死的太突然了,没能来得及立遗嘱,赵匡义趁机篡改遗诏,自立为帝,所以后世一直有人说赵光义的皇位来的不正当,导致自己的后代遭了报应。
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当时赵匡胤刚夺得天下,杜太后就对赵匡胤说你能夺得天下都是因为后周是孤儿寡母,我们赵家不能再步柴家的后尘,所以希望你啊能够立赵光义为储君,日后等你儿子长大了他又把皇位传回来,赵匡胤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
金匮之盟也是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的来源,赵光义因金匮之盟而登基,但是在他死后却并未将皇位传回太祖一脉。第二个是太祖的死因,当时太祖的几个儿子都已长大成年,是有治国能力的,赵匡胤还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一天晚上宋太祖突然暴毙,还没能留下遗照就去世了,他的后代也因此丢失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烛光斧影一直是宋朝的一道历史悬案,所有人都认为是赵光义杀了他哥哥,他窃据皇位,不然谁会放在自己的儿子不传,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
天理昭张报应不爽,靖康之乱时太宗一脉遭到金人屠杀,徽钦二宗被杀,康王赵构仓皇南渡,南渡时丧失了生育能力,后来唯一儿子又死了,太宗一脉就此消亡,一日赵构梦到宋太祖,骂他太宗一脉不守信用,赵构后来在民间找到了赵德芳的七世孙,将他带在宫中抚养,这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有人说是因为赵匡胤还没有完成大宋的统一,所以害怕他的儿子不能担此大任,还有人说是赵匡胤的弟弟把他害死夺取了皇帝之位,还有说是赵匡胤宁愿把皇位传给给他的弟弟赵光义。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普遍认为是赵光义窃取了赵匡胤的皇位,这个在他们老赵家估计都知道是什么原因。
赵匡胤陈桥事变和黄袍加身都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积极帮忙促成的。所以赵匡胤非常感激自己的弟弟赵匡胤,因此对赵光义非常地照顾,给赵光义很大的权利。以至于赵匡胤晚年都无法撼动赵光义的地位,当年赵匡胤想迁都洛阳,也是想瓦解和拔出赵匡胤的势力。还没等赵匡胤拔除,赵匡胤就去世了,而且还是在兄弟俩喝酒时,出现了烛光斧声,之后赵匡胤就去世。
宋皇后本来想立自己的儿子赵德芳为皇帝,赵德芳就是八贤王,可是太监却把晋王赵光义找来了。说太后立赵光义为皇帝,宋皇后连忙说以后他们母子要仰仗赵光义。可是赵匡胤死后五年内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相继去世,赵德昭是在赵光义呵斥后回家自刎的,而赵德芳是在睡觉的时候去世的。这不免让人猜忌这是赵匡胤的弟弟为了夺权才把他的儿子相继害死的。五代十国那个时候局势比较乱,打仗的事时有发生,也许是赵匡胤觉得他的弟弟赵光义有能力,所以才把皇位传给弟弟的。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没有册封太子,也没有留下传位遗诏。有人说赵匡胤本来是想立儿子为皇位继承人,但是自己常年比较忙,没有心思考虑继承人,所以才被弟弟赵光义钻了空子。但是赵光义也没有赵匡胤的遗诏,只是赵光义的权势比较大,很多老臣对他也心服口服。
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他的弟弟,而不是他的儿子,是考虑到当前的形势,天下没有安定,他的子女尚且还很年幼。如果自己要有什么不测风云,那么他大宋朝也不会落入旁人手中,更不会出现重蹈五代覆辙。所以这时候他需要默认一个接班人来压制有野心想要夺政权的人。
在古代的历史当中,皇帝的继承人都是从皇上的子嗣当中挑出来,如果皇上没有自己的子嗣,那也会找一个义子继承,这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做法截然相反。在北宋之前是属于五代,然后五代的继承规则却是这样简单:“谁有实力,谁手里的枪杆子够硬就能够抢到皇位。”所以改朝换代也很频繁,不过赵匡胤担心自己的皇位被抢走,所以在他登基之后就有了杯酒释兵权这么一说。
他的弟弟就是赵光义。在赵匡胤创立兵将分离的办法,他的弟弟委以重任,把事情办的很妥帖。再者宋太祖多位有两位功臣,一个就使他的弟弟赵光义,一个是赵普。所以他的弟弟就在他的默许下拥有了自己的势力,以便能牵制赵普,和其他权位高的重臣。
如果说赵匡胤能够改变主意。把位置传其弟改为传其子,考虑到辅佐的问题,赵匡胤必须找到与赵光义旗鼓相当的政治力量来辅佐他的儿子,才有可能稳定局势,保证政权不被夺走。据历史书上记载,宋太祖做出把相放外的决定,由此可见,在政治上根本不可能与赵光义抗衡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赵匡胤一开始就是把赵光义当作继承人。这么做是担心宋朝也会步了五代的后尘。
赵匡胤死后,为何让弟弟继承皇位?却不传位于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