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电影《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是部好作品。
煽情归煽情,断裂归断裂,命题作文归命题作文,可它确实是部好作品。捐躯赴国难的飞行员,肠中车轮转的广告商,不惜红罗裂的女医生,匪席不可卷的哀夫怨妇,都刻画得很好。
但我感慨的不是他们。
我感慨的是,这部电影用四分之一篇幅,描述的那个西南联大。印象里,正面描绘这个时期的影视作品,并不大多见。能让更多观众注意到那个时代,是桩善事。
1937年11月,抗战伊始,北平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并迁,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半年后为避日机轰炸,又西迁云南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三校才复员北返。
8年11月间,培养了毕业生2000余人,其中科学院院士154人,工程院院士12人,两弹一星授勋者8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人,诺贝尔奖2人。
8年11月间,谱写了如此一段篇章——或者说,传奇。
这真是一个传奇。我没上过北大、清华或者南开,民国也不是个好时代,可我不能不对那个群贤荟萃的昆明,那些昆明荟萃的群贤感兴趣。缺衣短食,炮打空袭,还陷在两党的政治漩涡中,肉身是朝不保夕的,精神却竟是怡然自惬的。
电影有所侧重,说的不够尽兴。凭一些零星的回忆和整理,我也来和大家分享一些西南联大的奇人逸闻好了。
让你们知道,那些传说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众神,也曾经在尘埃里,用力踏下过足印的。
从电影中那段全班听雨的轶事说起吧。那故事虽未注明出处,实属于经济系教授“岱老”陈岱孙(1900.10.20—1997.7.27)。这是个掌控时间的达人,每节课上课铃响,他立刻开始讲课。不念讲稿,全凭口述,直到他讲完章节,说一声“下课”,铃声旋即打响,屡试不爽,分秒不差。
奈何昆明气候湿热,授课中途,常有阵雨骤起,阻断他的完美授课。一日又遇暴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声如急鼓。他无计可施,于是在黑板上写下“停课赏雨”四字,哄堂大笑。
当是时也,西南联大有四位最出名的单身教授:经济系的陈岱孙,外文系的吴宓,生物系的李继侗,以及哲学系的金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