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混音,我该做什么?<转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培养基本的音乐感觉。
混音,我觉的最难不是技术,而是艺术上的把握,有时候有一个良好的艺术辨别能力要胜过一大堆空虚的理论 (在特定条件下),所以我最想说的就是让大家树立一个良好的音乐感觉,对音乐形象地把握,对乐器形象的把握(音色),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体会最深的,其实回头想想,自己很长时间都是在培养自己的感觉和对乐队中不同乐器形象的感知,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深化,循序渐进; 如果你基础比较好,基本功比较扎实,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提前进入下个阶段。如果不是这样子,那么没关系,我们把心沉下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现在很多同志都很浮躁(包括自己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日子,可以理解,年轻气盛么)只要我们把心平静下来,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毛主席曾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想从这几个角度说聊一下自己的想法:关于音色多听一些经典的音乐,比如找一些电影原声是个不错的选择,牢记其中乐器的音色,并且有意识的对比,深化乐器的形象(这个实在太重要了),这样你才可以在混音的时候游刃有余的处理一些乐器,这就好像画画,当你胸有成竹的时候,你不会再犹豫,很果断的就把心中所想表达了出来,否则。。。混音绝对是个比较难过的日子。。。
关于空间这个是个宏观的角度了,就好像摄像中的远景,是个整体的把握,对整体的布局自己要有思考的安排,上下左右前后的布局要用对比的去做,这个具体操作中靠的是什么呢?脑中的形象(又回到刚刚说的东西),自己对音乐空间感的理解和对音乐的布局直接影响着这首作品的平衡度和空间感,在平时听东西使要有意识的听这部分的东西, 感觉两只喇叭给你带来的三维空间,并且留心每样乐器的体积,在空间的比例,并进行不同风格的对比比较,为以后的道路铺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再提一句,一般来说,素材不是有效果声实录的(在xx自然混响的棚子里录的),那么都是靠后期赋予空间感的,这全靠混响了(这也是我花那么多的功夫去写一篇混响参数文章的原因了,但是混响着一块,都够学好长时间了),所以一定要花大功夫去学习这块的内容,多听,多记,多练。
关于方法很多朋友在初学的时候都是在模仿混音,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讲老实话,我自己也干过),现在看来又是那么必须的道路,这就好像中国在军事上的“本领”,仿造是必经的(中国人好像一贯在此处比较擅长),但有本事的是研发出更牛b的下一代,回头再看混音,多学些方法和手法慢慢体会其中的用途,适合什么样的风格,以后自己灵活运用,现在网上有很多混音教程,都是是视频,大家可以看看老外都是怎么玩的,学些手法会让自己的东西更多彩。
自己最好要求自己要做笔记,要保留自己做过的作品(也算是自己走过的见证,若干年后再拿起你曾经做过的东西,你会发现,你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哪怕就一句话,也要留下来,会有用处的。
要学会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
很多时候要抓歌曲的主干,毕竟人家听得不是某个细节,你这个鼓做的是多么多么的漂亮,音色是多么多么的棒,但拿到整体的歌曲中一听,不见得就是那么好,所以我们在初期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抓歌曲的骨架,这样轮廓出来后,一切都明朗了
毕竟给人家听成品的时候不能抓住一个细节给人家听啊,是要听整体的感觉的,我以前在做的时候总喜欢在细节的地方抠啊抠,效率低不说,还本末倒置,很多东西得不偿失,现在看来,这种方法是很不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会抓主干,大的东西抓住了,小的慢慢来,有时间就细做,没时间就算了(有时候在棚里干活时间上很急得),就是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当然,这只能算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最低生活保障,等到你的基础打牢了在想奔小康吧,一口是吃不了胖子的,抓住了问题的普遍性在发展自己自己的特殊性…
最后在补充一句: 一定要多练,熟能生巧,记住这句老话!“事实证明,用鼠标点来点去也是一种进步”
混音,我觉的最难不是技术,而是艺术上的把握,有时候有一个良好的艺术辨别能力要胜过一大堆空虚的理论 (在特定条件下),所以我最想说的就是让大家树立一个良好的音乐感觉,对音乐形象地把握,对乐器形象的把握(音色),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体会最深的,其实回头想想,自己很长时间都是在培养自己的感觉和对乐队中不同乐器形象的感知,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深化,循序渐进; 如果你基础比较好,基本功比较扎实,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提前进入下个阶段。如果不是这样子,那么没关系,我们把心沉下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现在很多同志都很浮躁(包括自己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日子,可以理解,年轻气盛么)只要我们把心平静下来,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毛主席曾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想从这几个角度说聊一下自己的想法:关于音色多听一些经典的音乐,比如找一些电影原声是个不错的选择,牢记其中乐器的音色,并且有意识的对比,深化乐器的形象(这个实在太重要了),这样你才可以在混音的时候游刃有余的处理一些乐器,这就好像画画,当你胸有成竹的时候,你不会再犹豫,很果断的就把心中所想表达了出来,否则。。。混音绝对是个比较难过的日子。。。
关于空间这个是个宏观的角度了,就好像摄像中的远景,是个整体的把握,对整体的布局自己要有思考的安排,上下左右前后的布局要用对比的去做,这个具体操作中靠的是什么呢?脑中的形象(又回到刚刚说的东西),自己对音乐空间感的理解和对音乐的布局直接影响着这首作品的平衡度和空间感,在平时听东西使要有意识的听这部分的东西, 感觉两只喇叭给你带来的三维空间,并且留心每样乐器的体积,在空间的比例,并进行不同风格的对比比较,为以后的道路铺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再提一句,一般来说,素材不是有效果声实录的(在xx自然混响的棚子里录的),那么都是靠后期赋予空间感的,这全靠混响了(这也是我花那么多的功夫去写一篇混响参数文章的原因了,但是混响着一块,都够学好长时间了),所以一定要花大功夫去学习这块的内容,多听,多记,多练。
关于方法很多朋友在初学的时候都是在模仿混音,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讲老实话,我自己也干过),现在看来又是那么必须的道路,这就好像中国在军事上的“本领”,仿造是必经的(中国人好像一贯在此处比较擅长),但有本事的是研发出更牛b的下一代,回头再看混音,多学些方法和手法慢慢体会其中的用途,适合什么样的风格,以后自己灵活运用,现在网上有很多混音教程,都是是视频,大家可以看看老外都是怎么玩的,学些手法会让自己的东西更多彩。
自己最好要求自己要做笔记,要保留自己做过的作品(也算是自己走过的见证,若干年后再拿起你曾经做过的东西,你会发现,你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哪怕就一句话,也要留下来,会有用处的。
要学会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
很多时候要抓歌曲的主干,毕竟人家听得不是某个细节,你这个鼓做的是多么多么的漂亮,音色是多么多么的棒,但拿到整体的歌曲中一听,不见得就是那么好,所以我们在初期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抓歌曲的骨架,这样轮廓出来后,一切都明朗了
毕竟给人家听成品的时候不能抓住一个细节给人家听啊,是要听整体的感觉的,我以前在做的时候总喜欢在细节的地方抠啊抠,效率低不说,还本末倒置,很多东西得不偿失,现在看来,这种方法是很不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会抓主干,大的东西抓住了,小的慢慢来,有时间就细做,没时间就算了(有时候在棚里干活时间上很急得),就是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当然,这只能算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最低生活保障,等到你的基础打牢了在想奔小康吧,一口是吃不了胖子的,抓住了问题的普遍性在发展自己自己的特殊性…
最后在补充一句: 一定要多练,熟能生巧,记住这句老话!“事实证明,用鼠标点来点去也是一种进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