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地质工作发展基本经验的探讨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纵观自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建立以来,各国地质工作的发展具有共同的发展经验,在这里提出来与读者共同讨论。

1.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工业化以矿产资源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无论哪一个国家,不论其经济体制如何,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地质工作为解决矿产资源保障和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地质工作在经济建设中起着“先头部队”的作用,同时,又贯穿建设的全过程,并且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超前性、全程性和广域性的服务功能,使其更加紧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工作就能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对地质工作作出结构性调整,更好地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从地质工作部署来看,我们必须统筹考虑资源与环境问题,在解决矿产资源问题的同时,较好解决环境问题,以避免走先期工业化国家的老路。

2.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特征

地质工作既有调查研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因此,地质工作发展既要遵循地质工作本身的规律,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特征。在这一体制下,商业性地质工作以企业方式运作,通过盈利得到发展,从而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而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商业性地质工作开展前期工作,减少了风险,奠定了基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体制是在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讨论国外的这个体制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三点:第一,它是成熟的和有效的,至少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体制来代替它。第二,它是高度国际化的,各个国家的矿业法可以有所不同,但勘查活动的市场模式是基本相同的,因此这个商业性勘查体制是一个全球体制而不是一个国家体制。市场经济国家的矿业公司和勘查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在全球筹资、全球勘查的公司,只有按这种模式运行,才能实现勘查要素,特别是矿产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这就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建立自己独立的商业性勘查体制,尽管这个体制可以在这个国家内部运行,但它很难进入国际矿产勘查市场。第三,尽管美国地质工作体制十分完善,但仍然不能说美国地质调查局就是承担纯公益性的任务。对于矿产工作而言,地质调查机构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国家需求和国家对该项工作的控制程度。

3.矿产资源勘查始终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中期,再到后工业化时代,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一直具有强劲的需求。这里以美国等国家为例简单讨论一下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的消费规律,以便探讨不同工业化阶段地质工作的发展规律。由于资料所限,这里仅给出了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图2-3展示了美国从1947年至2001年的能源总消费量、总产量和进口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只是在个别年份如1975年、1982~1983年略有下降。不同阶段其增加幅度有所差异。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能源需求一直保持强劲的需求。

图2-3 美国能源总消费量、总产量及进口量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编制)

1J=9.485×10-4英制热单位

图2-4展示了8个国家及发达国家平均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这里所指的消费强度是指创造单位GDP所投入的资源量,以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资源量表示。各国能源的消费强度差异很大,但演变规律基本一致,即表现出从离散趋向一致。从1960年到1973年,各国能源消费强度持续呈上升趋势,之后缓慢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到1973年后,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强度有所下降。

图2-4 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

(据王安建等,2002)

图2-5展示了美国1900~2002年间主要金属(铜、锌、铁、铝)消费量与产量的关系。从铜和锌的消费量来看,两者十分相似,虽有起伏,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00年到1932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国铜和锌的消费稳定增长,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中间存在较大的起伏,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矿产品需求增加的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经济危机,美国对金属矿产的需求明显下降。1933~1976年,又是一个平稳上升期,上升平均幅度略大于前一个阶段,并达到较高的峰值,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使金属消费量急剧增长。1977~2003年,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铜、锌消费出现了一个新的周期,锌的消费量有所下降。对于铁来说,其消费量变化也表现出类似的三个阶段,但从1980年起铁的需求相对平稳,且处于低位的消费水平。对于铝消费量来说,从1946年起,虽然有起伏,但总体是处于一个上升过程。

从产量来看,各金属产量与消费量总体来说呈同步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主要金属产量基本能满足消费的需求,但从20世纪40年代起,铜就难以满足美国本国的需求。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国内这几种金属产量明显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后,锌、铁产量处于一个稳定且较低位的状况。

与此同时,由于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美国更多地通过国外进口或到境外开发获取矿产资源,从而降低了其国内金属的产量。实际上,影响美国金属产量与消费量之间关系的因素较为复杂。例如,美国1965年发现并开采了大批斑岩铜矿矿床,使美国铜产量增加。溶剂萃取电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铜的产量。近20多年来,美国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后,对石油等战略性矿产资源进行了战略储备,这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图2-5 美国主要金属消费量和产量随时间的演化

从消费强度来看,美国铜的消费强度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峰值,之后直线下降,90年代趋于平稳。钢、锌的消费强度趋势一致,锌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钢在40年代初达到峰值。铝的消费强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峰值,其后快速下降,90年代后又快速上升(图2-6)。

图2-6 美国100年来主要金属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

(引自王安建,2002)

1973年“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更加注意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发达国家1973年后,能源消费强度与此有很大关系。

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仍然存在强大的需求,只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单位GDP的矿产资源消耗有所降低(图2-6),但能源消费变化保持稳中有升。因此,矿产勘查工作始终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的突出,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日益得到重视,但丝毫不影响矿产勘查工作的地位。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工作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质工作扩大了工作内涵,缩短了工作周期,转变了服务方式,使地质工作水平大大提高,推动了传统地质工作向现代地质工作的转变。

高新技术的应用,首先是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覆盖大面积的、能反复观测研究的、具广阔视野的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质填图的工作效率,对于边远的、工作条件十分难苦的地区尤其如此;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地质填图工作从信息采集、管理到服务全程信息化,大大缩短了地质图出版和修编的周期,并可实现按需出图;第三,现代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扩大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大大缩短了找矿周期(图2-2)。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可以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勘查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使非传统矿产资源得到勘查、开发和利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