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长治县,为何改名为上党区?
在山西省的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做长治县,也就是现在的上党区,它隶属于长治市。长治县地处于上党盆地的南边,西面和长子县相连,东面和壶关县相邻,北面是长治市的潞州区,南面与临川和高平相接。长治县总面积达到了四百八十三平方公里,人口差不多有近三十万。长治县这个地方四季分明,交通便利,境内国道、高速、铁路贯通,是链接长治市和晋城市之间的重要通道,还是郑州以北的地区进入山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长治县在古代还有一个别名叫“黎都”,很显然,就是黎国之都的意思。
在这个地方历史上的不同时代中,曾经先后存在过黎国。公元前二十六世纪的中叶,先是由炎帝在此“尝百草、识五谷、制耒耜”从而建立起当时的黎国。再有就是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成汤元年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黎国,一直到了商纣王时,黎国被周文王所灭。在后来的周朝,将帝尧的后代分封在这个地方,仍然称做黎国。
至于长治县的名字,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间,从这个时候才开始设置了长治县,并且一直沿用。大概是取了长治久安的寓意。
在西汉时期,长治县的县境大概相当于当时的壶关县,隶属于上党郡管辖。到了东晋时期,曾经一度撤销了壶关县,直到公元489年,也就北魏太和十三年,从新设置了壶关县,还是隶属于上党郡。
到了隋朝,公元596年,也就是隋开皇十六年,将当时的壶关县的地域,析出了一部分,设置了上党县,隶属了潞州管辖。后来,有又废除了壶关县的建制,将它并入了上党县,把当时的潞州也改成了上党郡。到了唐代,潞州和上党的地名,又几次经过变迁。
在之后的朝代中,长治县又先后隶属于,唐代的昭义军、后梁的安义军、后唐的安义军、宋代的隆德军、金代的潞州。
到了民国时期,将潞安府废除,长治县此时仍然存在,属于当时的冀宁道管辖;到了1927年,长治县属于山西省管辖;后来又先后隶属于太行区第四分区第四行政专员公署、太行行署四专区、华北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治县先是隶属于长治专区管理。在1954年的时候,潞城和长治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潞安县,直到1958年被废除。到了1961年,重新设置了长治县,一直到了2018年6月19日,长治县被撤销,设立长治市上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