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孩子从小就进行挫折教育?
2019-04-08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美国的乔治·范伦从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一项艰巨的研究。他跟踪400多名男孩,这其中有不少人生长在较困难的家庭中。范伦在这些人25岁、31岁、47岁时,对他们进行了跟踪采访,并采取评分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那些在儿童时代干活多,活动程度高,经受过一定挫折磨炼的人,比一般人在与他人相处关系融洽程度方面要高2倍,工资报酬高5倍,被解雇的可能性为一般人的1/16。当然,他们的生活也更幸福、更充实。而儿童时代很少干活,没经过任何挫折和磨炼的人,成年后患精神疾病者比干活多的人要多10倍,犯罪率也较高。这说明,那些经受过劳动锻炼和艰苦环境磨炼的孩子,具有抗御挫折的能力,社会适应性较强,能很快成为社会中有价值的成员,他们懂得怎样生活。
可是在现代家庭中间,挫折教育比较缺少,对于某些“小皇帝”、“小公主”来说,甚至根本不知道何谓挫折,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挫折教育,在现代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这将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次营养大餐。
身为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1.让孩子认识到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在追求达到特定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他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认识到挫折呢?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给他不同的挫折体验:
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当他想要玩某个玩具时,妈妈把玩具收起来;
当他想吃零食的时候,妈妈加以阻挠;
当他想拥有某些东西的时候,妈妈想方设法阻拦;
……
这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挫折,都能让孩子认识到挫折,都可以导致他挫折感的形成。父母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必须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炼,以便让自己敢于面对挫折,不怕失败。只有这样,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挫折的发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既然没有办法避免,那就只有让孩子尽早地认识挫折,然后面对挫折。
2.让孩子了解挫折的形成原因
要想让孩子战胜挫折,不仅仅要让孩子了解挫折,还要让孩子了解挫折形成的原因。因为只有从源头上来堵住挫折,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解决问题。
那么挫折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呢?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对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心理准备;
能力不足,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应付;
缺乏自信,把困难夸大成不可逾越的障碍;
自我要求太高,希望自己样样全能、次次最优;
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
家长的处处迁就,对孩子需要的极力满足;
家长过度的保护和包办,孩子的多种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
所以,在给孩子适当挫折教育的时候,同时也要避免进入以上这些方面的误区,否则孩子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挫折,以至于最终被挫折打倒。
3.适当给予孩子“苦头教育”
什么是“苦头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让孩子吃一些苦头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受挫力。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要适当地让孩子们在莽撞中吃点“苦头”,切身体验一下,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铺床、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
“少时多吃苦、老来多享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很多家长虽然懂得这个道理,却始终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不忍心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这一点家长也是要注意的。既然要给孩子最好的,就应该给他最好的“苦头教育”,适当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体验挫折,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炼。挫折教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问题。
4.利用好孩子的挫折事件
孩子每一次所经历的受挫事件都是对孩子的承受力进行培养的绝好机会,父母要利用好这些受挫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培养孩子的受挫意识,帮助孩子找到原因,正视现实,乐观地挽回损失或弥补过错,不让心理上埋下阴影,这样才能令孩子更加坚强。
5.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
父母不可能跟随孩子一生,孩子最终都要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要尽早地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让孩子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解决困难。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美国一对年轻夫妻带着7岁的儿子去郊游。三人都骑自行车,途经一段泥泞路,夫妻俩骑的是大轮径车,用力蹬就闯过去了,儿子骑的小轮径童车,陷在了泥地里。这对夫妻并没有回来帮助儿子,而只是鼓励说:“好儿子,拿出男子汉的气魄,闯过来。”并往前走一段,躲在隐蔽处观察孩子如何过泥路。
孩子骑不动,只好下来推着走,走几步,用小手抠抠车轮上的泥巴,再推几步,再抠一阵……孩子满头的汗水和泥巴,满身也是泥巴,母亲想去帮一下,被父亲断然拒绝了,他要让孩子独自面对整个困难。
当孩子经过艰苦奋斗走出泥泞地时,父母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只说了句:“好!我儿子像个男子汉!”他们三人又说又笑着继续往前走了。
挫折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也是人生的一位良师,它能教给我们很多生存的技能,也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如果能让孩子独自去面对一些困难,那么这些技能、这些面对生活的思维都能归其所有。
6.教育孩子,逆境之中更需要奋斗
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强的生存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逆境中奋斗的人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更趋成熟。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懂得奋斗、努力的人才更具有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风范,才更具面对挫折的勇气。
所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面对逆境不要害怕,而是要奋斗。要让孩子从小明白: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它也会对着你哭;你对着它笑,它也会对着你笑。你越是奋斗,挫折就越小,成功就离你越近。
7.教育孩子接受挫折、利用挫折
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没人能说得清楚,应该是因人而异。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很容易被困难打垮,而一个坚强的人往往能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途径。这也就意味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得让孩子接受挫折,并且利用挫折、从挫折当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
挫折并不是一无所用的,教育孩子不要一味地排斥挫折,不要一味地阻止挫折出现。顺其自然,来了就接受,然后总结,那么慢慢地,挫折就会自动远离你。
8.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要想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挫折、能够经受住外界环境巨大变化的考验、在挫折面前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得更好,就必须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
告诉你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唯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有顽强的精神与乐观的态度,才能迎来成功。”
澎亮11岁,读三年级。有一天,有别班的同学动手打了他们班的同学,这个被打的同学眼镜片被打碎,扎破了眼睛,伤势很重。澎亮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双手紧紧地抱住打人的人,止住事态,同时招呼本班的几个同学,分别报告老师和找车送伤者去医院。
他果断提出去眼科医院,理由是专科医院治愈的把握大。无奈,眼科医院因内部修缮无法接治,他又指挥司机师傅去就近医院,同时打电话急呼在本市卫生局工作的妈妈立即赶来,邀请医院院长到场……待到伤者的亲属和老师赶来时,一切已经安排妥当,令人叹服。
谈起这件事,人们都说澎亮的心理素质相当好,否则不可能如此镇定,不可能将事情安排得如此妥当。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有没有挫折意识,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有挫折意识的人懂得坚持,最终能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千年不变的真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