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文综该怎么复习
我文综答题总是语无伦次、有时候判断错了题考的是哪块知识点、地理的专业术语不会说、是应该多看书还是多做题、求高手解答...
我文综答题总是语无伦次、有时候判断错了题考的是哪块知识点、地理的专业术语不会说、是应该多看书还是多做题、求高手解答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距离高考还有30多天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文综的提分空间究竟大不大?考生如何在文综上分配精力、如何复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专家老师分别就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的复习,为考生指点迷津。三位名师都认为,文综复习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历史:重边角知识 抓新材料
掌握大方向
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
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表现为要考生通过一套历史思维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论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经过与结论,新课标高考表述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量。
朝四个方向思考历史问题
实践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对做历史题没有底气,甚者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出在历史思维取向不清。历史思维有四个取向:即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对历史事件做合乎逻辑的解释的方向思考问题;从人性的方向思考问题;从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及对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从社会和文化是渐进的、一贯的进步方向思考问题,即历史思维的史学科学化、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历史进步观取向。有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做题就有头绪。
以公认史学观评判事物
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地认识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的阶级性、辩证的历史进步观;全球史观是指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要把某个地区或国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考察;文明史观是指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用以上三个史学观全面梳理做过的所有试题,会使思路特别清晰。
复习多技巧
高度重视“边角知识”
对课本上的图表、注释、人教版的“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人民版的“学习思考”和“资料卡片”、岳麓版的小字部分等平时不太注意的“边角知识”进行一次大清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实际命题中,命题专家是先确定某个题目的“主意”,然后找与这一“主意”相关的材料,再设计“问题与答案”,看这些教材是否讲到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只要讲到了,就可以敲定成题。如,出一道有关“汪辜会谈”的试题,虽然课本没有交代地点在新加坡,可题目与答案中是可以考查它的会谈地点的,因为1992年的大陆与台湾关系发展进程不可能在大陆或台湾举行两岸会谈,用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所以,有必要在考前的复习中对这种知识点掌握透彻。
一句一句突破阅读能力
《高考说明》明确说到“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其中的“运用新材料”,在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呈现方式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全部用“新材料”(即不是课本上的材料)来设计题目。建议大家借鉴语文分析句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办法提高阅读能力。就以教材为“材料”,一课一课、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分析,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强化了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事半功倍;同时,紧扣材料提炼观点,去年的“巴黎公社农民题”即是典型案例。
另外,主观题要求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表达全面而深入的观点。建议大家在分析材料时,针对关键词找出与课本相对应的知识点,用课本上叙述这一知识点的名词来回答是提高表达准确性的捷径。
三天做一套高考真题
隔三天左右做一套文综新课标高考真题十分必要,由于高考试题的难度、题型、命题思路等都相对稳定,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对今年的复习应考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用高考真题作训练,有利于提前进入高考状态。
政治:活化基础知识 关注社会热点
重基础少失误
在答题时,尽量多角度运用书本知识解读热点,切忌空洞讲述。
提高答案有效性
高考答政治题最重要的是审题。通过审题,明确试题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明确考查的知识类型是:理论依据、措施、必要性、意义、影响因素;明确考查的题型属于:开放型、收敛型。
大题的答案是写要点,其标准语言结构是知识点+少量带材料的阐述。注意发散思维,书上的观点要记原话,不要觉得理解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也可以。如果不是规范的政治学科语言,考试是很难拿高分。
相关资讯
历史:重边角知识 抓新材料
掌握大方向
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
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表现为要考生通过一套历史思维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论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经过与结论,新课标高考表述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量。
朝四个方向思考历史问题
实践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对做历史题没有底气,甚者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出在历史思维取向不清。历史思维有四个取向:即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对历史事件做合乎逻辑的解释的方向思考问题;从人性的方向思考问题;从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及对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从社会和文化是渐进的、一贯的进步方向思考问题,即历史思维的史学科学化、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历史进步观取向。有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做题就有头绪。
以公认史学观评判事物
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地认识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的阶级性、辩证的历史进步观;全球史观是指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要把某个地区或国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考察;文明史观是指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用以上三个史学观全面梳理做过的所有试题,会使思路特别清晰。
复习多技巧
高度重视“边角知识”
对课本上的图表、注释、人教版的“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人民版的“学习思考”和“资料卡片”、岳麓版的小字部分等平时不太注意的“边角知识”进行一次大清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实际命题中,命题专家是先确定某个题目的“主意”,然后找与这一“主意”相关的材料,再设计“问题与答案”,看这些教材是否讲到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只要讲到了,就可以敲定成题。如,出一道有关“汪辜会谈”的试题,虽然课本没有交代地点在新加坡,可题目与答案中是可以考查它的会谈地点的,因为1992年的大陆与台湾关系发展进程不可能在大陆或台湾举行两岸会谈,用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所以,有必要在考前的复习中对这种知识点掌握透彻。
一句一句突破阅读能力
《高考说明》明确说到“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其中的“运用新材料”,在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呈现方式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全部用“新材料”(即不是课本上的材料)来设计题目。建议大家借鉴语文分析句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办法提高阅读能力。就以教材为“材料”,一课一课、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分析,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强化了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事半功倍;同时,紧扣材料提炼观点,去年的“巴黎公社农民题”即是典型案例。
另外,主观题要求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表达全面而深入的观点。建议大家在分析材料时,针对关键词找出与课本相对应的知识点,用课本上叙述这一知识点的名词来回答是提高表达准确性的捷径。
三天做一套高考真题
隔三天左右做一套文综新课标高考真题十分必要,由于高考试题的难度、题型、命题思路等都相对稳定,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对今年的复习应考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用高考真题作训练,有利于提前进入高考状态。
政治:活化基础知识 关注社会热点
重基础少失误
在答题时,尽量多角度运用书本知识解读热点,切忌空洞讲述。
提高答案有效性
高考答政治题最重要的是审题。通过审题,明确试题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明确考查的知识类型是:理论依据、措施、必要性、意义、影响因素;明确考查的题型属于:开放型、收敛型。
大题的答案是写要点,其标准语言结构是知识点+少量带材料的阐述。注意发散思维,书上的观点要记原话,不要觉得理解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也可以。如果不是规范的政治学科语言,考试是很难拿高分。
相关资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