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 我来答
振的小铺
2017-12-30 · 各类杂设咨询小铺,欢迎叨扰
振的小铺
采纳数:48 获赞数:101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农村,由于就业机会的缺乏以及务农收入的低下,很多父母都会选择到城市里面去寻找工作机会。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在于常年缺乏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造成了很多心理问题。

也正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普遍,很多儿童成为了问题孩子。家庭教育的缺乏让很多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危机,然而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父母们为了生计往往也无法为孩子排忧解难。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学习成绩差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差,一方面是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镇。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劳动强度大,监管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欠妥。因此,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厌学、逃学甚至过早流入社会。家长长期外出打工的孩子是最难管理的,学习也是让人最头痛的,成绩不好反映给家长,家长管不上,反映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又管不了,老师如果管得太严,孩子又不听,所以造成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差。
2、缺乏父母关爱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可或缺。对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讲,在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等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父母才能有效解决。而留守儿童的家庭不能充分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帮助,这样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好多孩子甚至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而不出去打工,或者能跟在父母身边。许多留守儿童非常渴望亲情、父母的关爱。
3、心理问题增多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行为上不受约束。从调查看,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抽烟喝酒,在家不听监护人的话,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我行我素。其次是亲情缺失,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父母亲长期外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无法给予孩子亲情关爱,孩子的成长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加之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监管,年龄差距悬殊,和孩子在情感、思想沟通上存在着较大障碍,造成留守儿童心理抑郁、性格孤僻、消极悲观、冲动易怒等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4、容易沾染不良习气
缺乏管教的结果是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留守儿童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成为“问题儿童”。多数监护人因为自身和各种原因,往往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对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乏,致使留守儿童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事件也呈上升趋势。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长期从生活中缺席造成的。孩子的童年本该是充满乐趣的,但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就缺乏必要的乐趣。因此,父母在外出挣钱养家的同时,也应该多找出时间来陪陪孩子,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2017-07-25 · 走出校门,学习才刚刚开始。
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2007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审批,正式审批名为《艾德职业培训学校》。已开设并即将开始的课程包括:ACI认证系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会计、学历教育、语言、留学等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太原科大心理
2017-10-21 ·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太原科大心理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采纳数:95 获赞数:1968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认知偏差 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自我封闭 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 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晓梦嫣语0104
2012-06-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万
展开全部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该有很多,但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会出现自信不足,胆怯,有些叛逆。如果孩子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当这个爷爷奶奶如果原来从事的职业和教育有关的话,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或许会好一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邱天99
推荐于2017-12-30 · 超过1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5万
展开全部
他们大多都自己生活在农村,父母到外面打工,没人照顾,缺少爱,非常的孤独。现在留守儿童在社会上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有三成以上的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
2自卑心理障碍
3孤独且无助
4产生怨恨父母(详细请见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