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以课堂为例, 陈忠华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物理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学习,主动学习。(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的开篇课“物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和实验。我觉得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吞蛋”“烧不死的金鱼”“玻璃罩下的蜡烛”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物理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物理世界。(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嫦娥奔月与宇宙飞船,夜明珠与电灯等;在介绍物质的三态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工厂里排放的大量污水,增强环保意识;介绍人眼看不见的光时,联系红外线感应门、验钞机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 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先预习课本。让学生回答预习效果。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组织进行小型的实验竞赛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二、培养学生的能力(一)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分布;光与光合作用 ;新能源的开发使用。 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化学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给学生设计步骤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再担心学生出错。例如,在探究影响液体的蒸发的因素时,需要用控制变量。而生硬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由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讨论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组在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关系时,没有使液体表面积一致,从而结论不一致。针对这现象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实验的习惯,能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比如说如土电话、小孔成像、潜水艇、小电灯、孔明灯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啤?SPAN lang=EN-US>
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加以及时的肯定或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引导学生感悟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比如说六种物态变化,学生就是不容易弄清楚。先告诉他们在发生物态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之后是什么状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得出物态变化的定义,以及结合常见的现象进行判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性质这节课中,我不说出结论,只是边做实验,边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样既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加以及时的肯定或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引导学生感悟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比如说六种物态变化,学生就是不容易弄清楚。先告诉他们在发生物态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之后是什么状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得出物态变化的定义,以及结合常见的现象进行判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性质这节课中,我不说出结论,只是边做实验,边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样既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