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的精神。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力图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由抒发感受,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为此,我在学校开展的探究性学习这一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下面是我在课题研究中的几点做法,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一、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在学每一篇新课文时,我总会先让学生根据题目及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提问的质量也有差异。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过多出现简单问题,更好地提高提问的质量,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个学习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各人的问题,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掉,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组长写在纸条上并贴上黑板。这样,问题的数量减少了,质量也提高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课文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第九册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出示题目之后,我就让学生根据题目说一说想知道哪些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什么加引号?有的提出: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又“糟糕透了”呢?……然后我要求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非常投入地读完后,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了记号,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对于较简单易懂的问题,就在小组内消化解决。例如有的学生提出“谨慎“是什么意思?在组长的带领下,这个小组通过查字典准确地理解了”谨慎“这个词的意思。又如,有的学生提出:“针对作者写的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如何评价的?”问题一提出,这个小组的成员就迫不及待地为他解答。之后,各小组学生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贴到黑板上: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我看后发现,如果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学生就理解了本文的重点、难点。于是,我把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二、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解疑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也由他自己决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可以自己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小组学习;我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问题来解决,并同意他们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随时做好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准备。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而要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参与探究。这样的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课前,我想:九寨沟的风光是美丽的,可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过。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方法不少。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会;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可以通过赏析词句来进一步理解;还可以大量补充课外的音像图片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如果这些方法都运用,显然在教学时间上不允许。后来想到既然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学习,那何不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呢?于是,我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平时运用的五种学习方法:读读议议、想想画画、赏析词句、质疑解疑、查找资料,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学习《九寨沟》;可以按相同的兴趣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临时选出的组长的带领下学习。”这一下,教师里热闹起来了,他们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埋头作画,有的圈圈画画,有的热烈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时,既有个人代表小组交流的,也有整组参与交流的,交流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三、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归纳总结是要求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作总结反思,自由抒发学习后的所感所想。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想象力的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家庭作业,使课内学习在课外得到更广阔的延伸。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地球资源和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课下我布置学生借助书籍和网络收集有关资料。第二天上课,同学们有的带来了有关的书籍,图片以及从网上收集到资料后制作的幻灯片……于是我让学生逐一的进行汇报、演示,使同学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所受到的威胁,从而激发起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达到了教学目的。再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学习完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而且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结果学生的表演超出我的想象,这时的孔子不是文中所说的“不能决也”,而是对太阳的远近、大小、冷热解释的明明白白,头头是道,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培养了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解疑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注入式、学生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而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