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传位给年仅八岁的刘弗陵?
他那么多儿子,为什么立最小的那个,难道不怕外戚专权,还有,四个托孤大臣也没选好。造成了霍光的一手遮天...
他那么多儿子,为什么立最小的那个,难道不怕外戚专权,还有,四个托孤大臣也没选好。造成了霍光的一手遮天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长子太子刘据,卫子夫所生,嫡子;二子刘宏,王夫人所生;三子、四子刘旦、刘胥,李姬所生(这个李姬不是著名的李夫人);五子刘髆(昌邑王),李夫人之子;六子刘弗陵,赵婕妤所生(即钩弋夫人)。
太子刘据在元狩(公元前122—117)元年被立为太子,年仅7岁(6周),但是他长大后与汉武帝的政治理念不同,更偏向于儒家,同时性格较为温厚,汉武帝认为他“不类己”,再加上当时卫青、霍去病均已去世,“群臣竞欲构太子”。公元前91年,即征和二年,武帝宠臣江充借巫蛊之祸逼迫太子,太子造反失败,被迫自尽,同时自尽的还有太子的两个儿子,仅仅留下当时尚在襁褓的刘病已(太子之孙,后更名刘询,即汉宣帝)。
二子刘宏早死,在元狩末年就已经去世。
三子刘旦、四子刘胥本来就不得汉武帝喜欢,他们的母亲也不甚得宠(这位李姬生了两个儿子都没个夫人、美人之类的封号,可见是不受宠),再加上这两个人“行为无状”,汉武帝根本就没想让他们即位。太子死后,刘旦以为“国赖长君”(当时刘据、刘宏都死了,他就成最大的了),竟然上书请求“入宫值宿卫”,实际上就是图谋太子之位,结果武帝大怒,“斩其使于北阙”,削去三县的封地,因而这两人也无缘即位。
五子刘髆,母亲是武帝宠妃李夫人,本来是有希望的,但是他的舅舅李广利串通当时的丞相也是自己亲家的刘屈髦阴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帝,武帝得知后“大怒”,刘屈髦腰斩他的妻子削首,李广利当时领兵在外投降了匈奴,所以他也没希望了。而且他还死在汉武帝之前了。但是霍光把他的母亲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所以在刘弗陵死后,他的孙子刘贺当过皇帝,可是此人荒淫无道,27天就被霍光废了。
以上五个儿子都不能即位,所以只能里最小的了。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所以杀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又选了霍光、田千秋、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为托孤大臣,也就避免了外戚专权。
霍光开始时也是不能一手遮天的,汉武帝还留下了其他的制约霍光的大臣,但是霍光的“宫斗能力”实在是出众。当时上官桀的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为皇后,上官桀等人又不断地在打压霍光。在这种情况下,霍光仍然消灭了上官桀、桑弘羊和燕王刘旦、鄂邑盖长公主的谋反,从此才大权独揽。但是我以为霍光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托孤人选,至少他一直不曾想过要造反(最后造反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当时霍光已经死了。造反是因为霍光死后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不是霍光生前就已经图谋)。而且他虽行废立之事,但是还是算比较恪守臣子的规矩。比如说汉宣帝即位之初,群臣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但是霍光不曾强求,依然同意立许平君为皇后。如果此时霍光坚持,许平君根本不可能作皇后(后来下手杀她的是霍光之妻霍显,虽然有可能是霍光授意,但个人以为可能性不大,否则根本不需要霍家的人动手)。虽然他可能是在沽名钓誉,但是至少比王莽之流明目张胆的要好,作为一个大权独揽的权臣,能做到这样我感觉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他保障了汉朝20年的安定繁荣,更改了很多武帝时不合理的政策,继续执行武帝末年的“与民休息”政策,经济继续发展,国内富足。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和匈奴的和亲关系。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武帝后期以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恢复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为“昭宣中兴”做出很大贡献。
关于霍光的只是个人看法,不要太过介怀哦。
附:霍光和上官桀的斗争
上官桀为了谋取汉朝的最高权力,依附于昭帝之姊盖长公主。他首先巴结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极力为丁外人求官进爵,得到公主的宠幸,与丁外人、公主等结成死党,而后进一步通过公主,将其年幼的孙女送入宫中,封为婕妤,意欲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刘旦,则因长于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怀不满;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莫与之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遂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以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为首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估计到依靠各自的势力还不足以推翻汉昭帝,只好暂时联合。按照上官桀的计划,要先利用燕王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在政变成功之后,再除去燕王旦,由他来掌握朝政。这个暂时联合起来的政治集团,自然要把矛头首先指向阻碍他们夺取政权的霍光。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上官桀企图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时,将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从而废掉汉昭帝。
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那张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朝见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汉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果断地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就干脆赤膊上阵,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就在这危急关头,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之婿)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遂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就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后自杀身亡。这场由上官桀发动的政变最后被霍光粉碎了。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
太子刘据在元狩(公元前122—117)元年被立为太子,年仅7岁(6周),但是他长大后与汉武帝的政治理念不同,更偏向于儒家,同时性格较为温厚,汉武帝认为他“不类己”,再加上当时卫青、霍去病均已去世,“群臣竞欲构太子”。公元前91年,即征和二年,武帝宠臣江充借巫蛊之祸逼迫太子,太子造反失败,被迫自尽,同时自尽的还有太子的两个儿子,仅仅留下当时尚在襁褓的刘病已(太子之孙,后更名刘询,即汉宣帝)。
二子刘宏早死,在元狩末年就已经去世。
三子刘旦、四子刘胥本来就不得汉武帝喜欢,他们的母亲也不甚得宠(这位李姬生了两个儿子都没个夫人、美人之类的封号,可见是不受宠),再加上这两个人“行为无状”,汉武帝根本就没想让他们即位。太子死后,刘旦以为“国赖长君”(当时刘据、刘宏都死了,他就成最大的了),竟然上书请求“入宫值宿卫”,实际上就是图谋太子之位,结果武帝大怒,“斩其使于北阙”,削去三县的封地,因而这两人也无缘即位。
五子刘髆,母亲是武帝宠妃李夫人,本来是有希望的,但是他的舅舅李广利串通当时的丞相也是自己亲家的刘屈髦阴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帝,武帝得知后“大怒”,刘屈髦腰斩他的妻子削首,李广利当时领兵在外投降了匈奴,所以他也没希望了。而且他还死在汉武帝之前了。但是霍光把他的母亲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所以在刘弗陵死后,他的孙子刘贺当过皇帝,可是此人荒淫无道,27天就被霍光废了。
以上五个儿子都不能即位,所以只能里最小的了。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所以杀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又选了霍光、田千秋、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为托孤大臣,也就避免了外戚专权。
霍光开始时也是不能一手遮天的,汉武帝还留下了其他的制约霍光的大臣,但是霍光的“宫斗能力”实在是出众。当时上官桀的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为皇后,上官桀等人又不断地在打压霍光。在这种情况下,霍光仍然消灭了上官桀、桑弘羊和燕王刘旦、鄂邑盖长公主的谋反,从此才大权独揽。但是我以为霍光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托孤人选,至少他一直不曾想过要造反(最后造反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当时霍光已经死了。造反是因为霍光死后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不是霍光生前就已经图谋)。而且他虽行废立之事,但是还是算比较恪守臣子的规矩。比如说汉宣帝即位之初,群臣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但是霍光不曾强求,依然同意立许平君为皇后。如果此时霍光坚持,许平君根本不可能作皇后(后来下手杀她的是霍光之妻霍显,虽然有可能是霍光授意,但个人以为可能性不大,否则根本不需要霍家的人动手)。虽然他可能是在沽名钓誉,但是至少比王莽之流明目张胆的要好,作为一个大权独揽的权臣,能做到这样我感觉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他保障了汉朝20年的安定繁荣,更改了很多武帝时不合理的政策,继续执行武帝末年的“与民休息”政策,经济继续发展,国内富足。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和匈奴的和亲关系。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武帝后期以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恢复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为“昭宣中兴”做出很大贡献。
关于霍光的只是个人看法,不要太过介怀哦。
附:霍光和上官桀的斗争
上官桀为了谋取汉朝的最高权力,依附于昭帝之姊盖长公主。他首先巴结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极力为丁外人求官进爵,得到公主的宠幸,与丁外人、公主等结成死党,而后进一步通过公主,将其年幼的孙女送入宫中,封为婕妤,意欲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刘旦,则因长于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怀不满;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莫与之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遂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以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为首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估计到依靠各自的势力还不足以推翻汉昭帝,只好暂时联合。按照上官桀的计划,要先利用燕王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在政变成功之后,再除去燕王旦,由他来掌握朝政。这个暂时联合起来的政治集团,自然要把矛头首先指向阻碍他们夺取政权的霍光。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上官桀企图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时,将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从而废掉汉昭帝。
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那张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朝见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汉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果断地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就干脆赤膊上阵,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就在这危急关头,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之婿)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遂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就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后自杀身亡。这场由上官桀发动的政变最后被霍光粉碎了。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
展开全部
汉武帝一共有五个儿子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有人告发朝中有大臣利用巫蛊(就是扎个小人,上面刺满针……当然,那个针扎的人一定是汉武帝)诅咒汉武帝。汉武帝派宠臣江充进行调查。江充一直和太子有矛盾,于是借此事逼压太子。太子无奈只得起兵反抗,最终太子失败,上吊自尽。这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早在“巫蛊之祸”的时候就被江充逼死了!武帝后来知道太子无辜,但是已经晚了……这位死去的太子叫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 再来说说汉武帝次子刘闳,18岁就死了…… 三子刘旦则是“自寻短见”,太子冤死后,在外地刘旦“瞅准机会”,上书汉武帝要求入朝为太子。结果反倒惹恼了武帝不高兴,其结果是自己的封地被削去三县。 四子刘胥这个人应该说早就被排除在外了!这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力气大,但是“倡乐逸游”,看来是莽夫一个,当然不能立!剩下只有五子刘弗陵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无人可继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