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是哪五步

 我来答
冬夏328
2020-10-26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02万
展开全部
比较分析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中公教师网
04月30日 · 中公教育教师网官方帐号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二者教育理论既有统一性,也存在着对立,其表现如下:

(1)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统一性

①他们对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理解,是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前提。赫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受康德和费希特影响,其在《普通教育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与其哲学认识论是密不可分的。而杜威的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的。

②赫尔巴特和杜威都十分关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以及教学过程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建构在这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而由于二者在哲学认识论、教育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教育目的认识上: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要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成为普鲁士培养优秀的公民。

杜威则认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社会性的要求和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因此,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及改革的基本方法。杜威理论中理想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等。虽然二者的论述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

(2)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对立点

①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更重视个人的观念的培养,杜威则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重视人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毅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等。在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还要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②在课程内容上,赫尔巴特提倡分科课程,而杜威强调活动课程。

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另一类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分科课程理论。

而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这种活动性的课程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纺织、绘画、唱歌、讲故事、阅读等形式。他认为,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总的来说,是一种综合各门学科的活动课程。同时,杜威还指出成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成年人的经验也是有指导价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③教学过程方面,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杜威强调五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杜威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共同活动、共同经验,书本降到次要的位置,活动和经验才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也不限于教室。他把思维的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五,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④在教师和儿童的地位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主导,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

赫尔巴特在这方面重点论述的是纪律问题。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他提出了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到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杜威十分关注在教育中儿童兴趣的发挥和经验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实质上是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的东西,强调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个体在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要求等。

(3)在教育史上,一般来说,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则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两大派在教育理论上的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中心”的对立,即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这两个派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中心的“对立”,揭示了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相互联系的几个因素。无论是现代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还是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反驳,他们的争论都离不开“三个中心”的问题,而对对方的批判中也都击中了对方教育理论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

因此,从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比较以及两大派的争论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学校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考虑不同学科和课程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课程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一刀切或是盲目地跟从某一种派别的做法,过分强调“三个中心”中的任何一个中心,都是不科学不客观的,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会违背教育的内在规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