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历史?

 我来答
钟博好货品鉴官
2020-12-07 · TA获得超过43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一般的理解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但这种理解就广泛了,无从了解和看待了,因而,无特定指个人,那就是指人类的历史了;我是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自然比外国的历史了解,就以中国的正史来谈谈个人的看法吧!

(二)历史的来源

人类从有了自我意识,就对人类自身的过住感兴趣,原本口口相传,但容易遗失或变异;人类为了记住历史,用到了结绳和符号,之后,发展成文字;当中国发展到部落联盟或邦国时,为了记录历史,就指定专人负责。

《周礼》中记载周朝有五史,即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和御史,史官的主要任务就是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众多的历史记载不足以了解历史的全貌,就需要对原有的史料进行整编,即编纂历史;孔子作《春秋》,司马迁写《史记》等,就是编纂历史。

自从有了专门记载历史的史料,就减少了重要历史事件被遗忘的状况,后世的人也易于对历史全貌的了解;但是,其可信度如何?即可信吗?

(三)历史的真实性

历史是人写的,但写历史的人一般并非当事人,并不可能在每个历史事件中在场,其对历史上的人或事件的了解或来源,多是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旁观者的记录,或参入者或观望者的传说,收集或整理,去伪存真,编纂而成。

由于人都有主观性,当事人有主观性,记录的人虽力求客观,但也难免有主观意识,其他的传说更易失真;编纂历史的人,虽力求客观,同样避免不了主观意识,因而,历史记载难免有误差。

(四)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记载有误差,是否就不可信呢?当然不是,现代人不可能穿越到相应的历史场景中,亲自去了解;因而,主要得依靠历史记载来了解历史,并通过考古来应证,这就是一个可信度的问题了。

历史记载资料有多种,有官方的正史,还有各个时代学者写的另史、杂史丶野史等,及其他作品中反映的历史状况等文献。

官方的正史,因其对编纂历史的客观性要求很高,因而,其可信度是最高的,是了解历史的主要工具,正史主要是《二十四史》;但由于正史主要是根据官方的需要而编纂的,有其不足,再加上误差,因而,还需要其他史书来补充、印证。

其他史书有,编年类的如《资治通鉴》,纪实类的如《明史纪事本末》,杂史类的如《国语》《战国策》,政书类的如《通典》,等等,还有各地的地方志等史料。

我们在通过各种历史文献了解历史时,须注意把历史的客观事实与记载、编纂者的主观意识和误差区分开来,具体分析,而不盲从或意断。

(五)历史的客观事实与作者的主观及误差

如上所述,史书会因作者的主观及误差而失真,减少了史书的可信度,但历史的主要事实是不会轻易出错的;如朝代丶帝王丶战争丶重要事件等,有误差的主要是事实的描述等,当然,也不排除前者因历史久远而记错的可能,在有其他的史料的印证下,易于修正;在没有其他史料的印证情况下,只有先相信,有史总比无史好。

(六)看待历史

对历史真实性的研究,那是由历史学专业人士研究的事了,作为普通人,还是依史书和专业人士研究和考证的结果来了解历史了;而不能凭空意断、或看些地滩文学丶网文,依自己的想象来取舍丶看待历史。

历史是有其客观性和逻辑的关联性而存在的,是受当时的人的识影响的,还受文化传统丶社会状态及周边环境等多重影响的;不是由个人的意淫所能改变的。

学习和了解历史要客观,只有客观的历史对我们才有价值,才会做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言行。不客观或意断的历史,会误导人做出错误的结论,进而会有错误的思想丶错误的言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