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是有钱的人,越不愿意和穷人打交道呢?
有钱人不喜欢跟穷人打交道,这其中并不是因为阶级差异,主要是思维上的差异造成的。
先来讲一个笑话:两个穷人吃完早饭一起晒太阳聊天。其中一个说:“我要是当了皇帝,每天早饭都要喝一碗豆汁,豆汁多香啊,我家穷买不起,要是能喝一碗该多好,那滋味儿肯定棒极了!”
另一个穷人一边嚼着草根子嘲笑他一边说:“皇帝早饭才喝一碗豆汁?别闹了,皇帝老儿他肯定得喝两碗,外加一个葱油饼才对!”
笑话归笑话,其中反映出什么问题呢?
很显然,穷人的思维被贫穷的现实限制住了,没办法去想、去思考更多其他层面上的东西。
很多人原本不穷,但因为长期只停留在自己的阈限值范围内,并据此做出错误的努力和行动,久而久之也变得越来越穷,思维也越来越固化。
正是因为穷人的自我限制和思维固化,使得有钱人不喜欢跟穷人打交道。
两者之间思维局限太大,眼界、格局、精神层面完全不同,话都讲不到一起去,更不要说一起做事了。
那么,有钱人在思维上,跟普通穷人思维存在哪些差异呢?来看看下面这些总结:
1、有钱人专注于成功机会,而穷人更容易注意到失败后果。
2、有钱人通常尽力规避风险,而在穷人的思维里则喜欢盲目冒险,认为高风险高回报。
3、有钱人看重的是用行动去克服恐惧,而穷人则一看到恐惧就向后退。
4、有钱人始终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知识,所以坚持学习;而穷人则认为自己啥都懂,完全不或者很少学习。
5、有钱人确信通过自己的谋划和安排自己一定会有钱;而穷人虽然也渴望有钱,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渠道赚到很多钱。
6、有钱人做事情重点关注的是过程,认为结果只是过程的副产品;而穷人则在担忧和恐惧中痴迷于命运给自己一点好运气,对过程不详细把控。
7、有钱人是把钱当做赚钱和投资的工具,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穷人消费花钱,却只为了满足吃住玩等简单的生命欲望。
8、有钱人遭遇困难问题,就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穷人则只想逃避,不愿面对。
9、有钱人认为这世上最多的就是钱,最少的就是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而穷人则完全相反,总是认为自己赚的钱太少,而精力和闲暇时间倒是多得很,用不完。
10、有钱人通常花钱雇人干活,因为懂得让钱为自己的计划去工作的原理;而穷人却相反,仅仅是为了钱去工作,根本顾不上谋划未来。
11、有钱人投资赚钱时,会把注意力聚焦在怎样解决当前的问题上;穷人却只会聚焦于钱会不会少,谁给我最多这些琐碎的事情上。
12、有钱人总是看重和乐于宣传自己的价值观;而穷人却认为价值观、理想什么的都太空虚,不重要。
13、有钱人喜欢与积极向上的成功人士交往;而穷人则喜欢看见别人不如自己,甚至非常享受跟不如自己的人泡在一起,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高人一等的虚荣心。
14、有钱人认为为自己谋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事;而穷人则认为自己主动去牟利找钱是不道德的行为,安心于朝九晚五。
15、有钱人给自己分阶段设定人生目标,甚至有改变世界的理念和理想;而穷人则只是满足于眼前的衣食住行,或仅仅是短期目标。
16、有钱人想的是如何能开拓出更多的赚钱路子,并为此积极架设渠道;而穷人则只是空想自己如何变得有钱,却不付诸于行动。
17、有钱人清楚的确认,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而穷人却很迷茫,对自己不太确定和自信,总是认为自己的人生冥冥之中被谁掌控着。
从以上17条中可以看出,有钱人和穷人之间明显差着的,是一门叫积极心理学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心态不积极,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看到实质。
比如有钱人最初可能也并不富有,但是因为心态积极,富有自我觉察能力,所以总是自我暗示:
虽然现在我没有钱,但是只要我从现在开始就积极学习理财,日积月累,聚少成多,总会有一笔资金被攒下来;这件事情如果这样做不对,那么我一定要找到别的方式别的渠道去完成它,而不是让事情就卡在这里。
在心理学上,这就是积极心态能够带给人的力量,这个人长期这样锻炼自己,用强大的归因方式,不断归纳总结成功的因素,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一直贫穷下去呢?
所以,有钱人的一大特征就是积极心态,永远对自己有目标和要求。
而相反,穷人则常常持有消极心态,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哭闹,浪费精力和情绪,不仅容易患上抑郁症,还会消耗自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生活相互失衡的人,时间长了能不穷吗?谁又会愿意跟这样的穷人和拥有这样穷人思路的人打交道呢?
在阶层日渐固化的今天,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难,越来越窄。一个人不能只想着去成为有钱人,而是要在想之外,付诸踏实的努力和行动。好像下面这个乞丐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样。
一个乞丐偶然得到卖花小女孩赠送的一支漂亮的鲜花,他非常高兴,因为他平时买不起这么漂亮的花。乞丐回到自己破烂的家后,将花插在了一个瓶子里,慢慢欣赏。
突然他发现花很漂亮,可是插花的瓶子太脏了,所以他又把瓶子洗得干干净净。瓶子洗干净放在桌上后,乞丐又发觉桌子太脏了,接下来他又擦了桌子、紧接着又去收拾了房间、整理了院子……
最后,乞丐在镜子里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自己,跟这个整洁的房间完全不搭配,于是他果断的去把自己彻底收拾了一下。
当乞丐收拾好一切,看着镜子里精神焕发的自己,和整洁而有生气的房间,乞丐终于醒悟到什么才是对他有价值的,于是他决定再也不乞讨,第二天就出去找工作。
最终这个乞丐因为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辛勤付出,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一个穷人变成有钱人的过程吗?
当然不是。
它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思维和认知上做出改变,最终才可以带来命运的改变。
所以,如果一个人始终认定自己是穷人,定义自己为一个乞丐,那么,生活也将回馈给你穷人和乞丐的生活。
而只有你认为自己应该有所作为,会有所作为,你也正在通过此种认知来改变自己的定位,你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身边有很多有钱人,他们是不屑于与穷人交流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在一个层次,境界不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和自己各方面实力匹配、层次相当的人交朋友。
说直白点儿,交友就是带着功利心,婚姻还是一种合作共赢,更何况陌生人交朋友?
我和你交朋友的本质就是一种等价物质交换。你能给我带来什么才是我最先要考虑的,我有钱,我玩过的东西你没玩过,我看的世界你没看过,我和你如何交流?
换句话说,我和你交流,简直就是鸡同鸭讲,浪费宝贵的时间。有这些时间,我又能创造出多少财富?
你愿意跟我交流我还没有时间同你浪费呢!你没有用以和我等价交换的东西,我凭什么要浪费时间跟你玩呢?
有句老话说得好:圈子不同,不必强迫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想跟有钱人玩的时候,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才能走进他们那个圈子,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
虽然物质上贫穷,但抵挡不住我们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找到和自己能力匹配的圈子,时刻记得打磨自己的能力,才能有冲破阶层的机会!
如果正视不到自己和有钱人的差距,包括物质上,精神上、思维上、办事能力上……永远不会缩小这种差距,是永远够不到有钱人的门槛的,所以,与其抱怨不如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能力,强大自己才是王道!
愿你通过不断的努力,也能成为有追求的有钱人!
贫穷和富有,原本就是两个分类的阶层。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谢里夫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告诉21位11岁的小男孩到罗伯斯山洞公园参加一次夏令营,并且随机把他们分成两组,但是并未告知孩子们有另一组人的存在。
起初,小男孩们都单独住一间小屋,与周围的伙伴都通过游泳、徒步等途径自行相识,慢慢地,他们就形成了小团体,还给自己的团体取了名字。
实验来到第二阶段,两组人第一次发现对方,没想到,仅仅是发现另一个群体的存在,就足以让这些年纪尚小的男孩们发生冲突。两组人敌意很强,语言和身体上相互攻击,相互辱骂。
这个实验的结果很残酷,它告诉我们仅仅是将人分成两组就能造成如此大的冲撞。
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只要有意识地将自己归入这两个阶层之一,就能让两个群体互生厌弃。
生活中确实如此,很多穷人虽然想要富足,但是并不一定能看得上富人的做人态度;而富人更是如此,因为穷人层次低,生活品味差,认为他们与自己不是一个类型的人,就完全不想打交道。
这样强硬的分类思想最终会导致阶层固化,这样的情况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尤为明显。
男主角杰克,社会底层,只能住在简陋的三等层,喝着啤酒,说着生活琐事;而女主角和未婚夫,有身份有地位的上层人士,住在豪华的头等舱。
头等舱与三等层不同,富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丰盛的食物,说笑间还伴有高雅的音乐和舞蹈,谈论的也都是高雅之事。
从生活品质到思维的交流,富人阶级和穷人阶级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
他们之间毫无交流,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事件,如果不是女主角不满母亲的安排,一心求死,杰克永远也无法到头等舱去喝一杯白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