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晋国这么强的霸业,为什么会衰落了?
自晋文公建霸至晋襄公继业以来,中原霸主的地位大多掌握在晋国的手中,但襄公之后,灵公至景公时期,晋国因欠缺贤才和有些诸侯不太服晋,使得晋国的霸主之位稍有下滑。
造成晋国霸业中衰的原因,除了以上两点外,最主要的是卿族的骄横跋扈。
开晋国卿族专权之始的便是赵氏。赵氏是晋国功臣之后,但自从赵盾执掌晋政后,势力便如日中天,酿成日后“赵盾弑其君“的事件。
后来卿族们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造成六卿专政及三家分晋的局面,也就不稀奇了。
亲以宠逼,晋无公族
春秋早期,晋国公室为争夺君权而发生了内斗。前745年,晋昭侯即位,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曲沃桓叔”。后曲沃一系势力日盛,终于灭晋而代之,取得了诸侯的地位,并得到了周的认可。
晋国旧公族在这次内乱中受到削弱。晋武公之子晋献公即位后,为巩固君位,诛灭了桓、庄之庶子,公族势力又一次受到打击。
时隔不久,晋国便发生了著名的“骊姬之乱”。晋献公宠骊姬,欲立其子奚齐为太子,逼杀太子申生,逐公子重耳、夷吾,使晋国的公族丧亡殆尽,“自是晋无公族”。
晋文公经过一番波折即位以后,消弭了内乱,对内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他鉴于公室内部“亲以宠逼”,从而导致数世之乱的历史教训,故不再分封公室宗族子弟,政治上亦不重用公族,而是启用一批异姓贵族,这些贵族大都是随他逃亡有功,或在国内策应他入国之士。
晋文公之后,公室内部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像春秋前期那样,因争夺君位而造成内乱的现象;也没有发生过像其他诸侯国那样,公室宗族之间屡屡发生争斗的情况。
然而,随着卿族势力的发展,公室与卿族之间产生了矛盾。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春秋中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主要内容。
赵盾专政,开卿族专权之始
晋文公去世后,卿族专权已渐露端倪;到晋襄公去世后,以“中军将”赵盾为典型代表的世族势力抬头。如赵盾能左右国君的废立,让年幼的夷皋为君,亦即晋灵公。
因为灵公尚在襁褓之中,赵盾便以正卿兼托孤重臣的身份总理国政。开始执政时,赵盾便制定了晋国的常法。
该法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刑事、行政、礼仪、军事、司法等,在全国上下颁行。由此可见,晋国的政务已由赵盾操纵。
因“晋灵公不君”,赵盾屡次规谏无效,而灵公对赵盾专权不满,曾两次谋刺赵盾未遂,结果反被赵盾之昆弟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开卿族弑晋君之先例。
灵公被杀后成公即位,赵盾为削弱公室,扶持卿族,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以卿族子弟充任公族。
从此以后,晋之公族与以前的公族名同实异,多为卿族子弟,主要权力由卿族掌管。自此,晋国步入卿族专权的政治,卿族之间的内斗由此展开。
春秋中期的国际政局以晋、楚两大强国相颉颃,双方势均力敌,皆无征服对方的实力。然而,自楚庄王继位三年以后的形势,是楚强于晋,原因在于“赵宣子为政”,“故不竞于楚”。
由于赵盾专注于晋国内部的权力之争,无心和楚对抗,加速了楚国向北方中原前进的脚步,此乃赵盾之失职也。换言之,面对“晋国中衰”之事,赵盾是难辞其咎的。
六卿专政,三家分晋
自赵盾以卿族子弟充任公族后,卿族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为了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晋国由三军扩大为六军,卿的人数亦随之由六人增加到十二人,使一部分异姓贵族晋升为卿,加强了卿族的势力。
再加上战争时国君所赏赐的封邑,往往成为卿大夫发展实力与国君相抗衡的根据地。
因此,春秋中期,晋国的政权已逐渐被卿大夫控制。晋国的政令多出自卿族,反映了晋卿专权的实际状况。
晋厉公患卿族专权太甚,企图改变卿族把持政权的局面。他采取行动,虽然除掉了卿族中权势显赫的郤氏,但自己也被栾书和中行偃所派的程滑给杀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卿族专权的局面。
晋悼公继位后,明确表示“立而不从,将安用君”的治国理念,花了很多精力驾驭各派卿族势力,做到“四军无阙,八卿和睦”,使晋国君臣关系融洽,君能从谏、臣能让贤,上下同心为晋国霸业而努力。
晋国在悼公时,修旧功、施德惠、振纪纲、和诸戎,又会诸侯之师收复彭城,得郑之虎牢,以控郑而制楚,晋于是乎复霸。
史称其“举不失职,民无谤言,盖内政之修明,文襄以降,未尝有也!”只可惜,晋悼公末年卿族已不再唯晋君马首是瞻,从此“政逮于大夫”的局面隐然形成。
晋悼公末年,公室彻底衰败,已无力反抗卿族的专权。当时,晋国是由栾氏卿族专权。但栾氏的专权引起了其他贵族的不满,在前552——前550年之间,诸卿在范氏的率领下灭了栾氏一族。
此后,晋国形成了六卿执政的政治局面。除六卿之外,祁氏与羊舌氏也是当时晋国的强族。
随着六卿势力的壮大,六卿强公室卑,政权已完全由六卿垄断,晋国公室的力量日渐衰落,当时晋国公室的军备可说是“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
至于晋国的一般百姓,由于深受公室的剥削与压榨,一但听到晋侯的命令,如同见到了强盗一般纷纷逃避。此时六卿却不断地对人民施以恩惠,笼络人心。晋国最终形成了政在家门、六卿执政的政治局面。
公室大权旁落之后,六卿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
首先是范氏当权,中行氏与他勾结,这两家都十分骄横跋扈,他们联合起来攻击赵氏,迫使赵氏首领赵鞅流亡到晋阳。后来,范氏内部又发生内讧,智、韩、魏三家劫持晋侯讨伐范氏和中行氏。
晋出公十七年,智、韩、魏、赵四家灭范氏与中行氏。在四家中又以智氏的力量最强,他首先联合韩、魏并攻赵氏,韩氏与魏氏因害怕智氏消灭赵氏之后,会再来对付自己,就与赵氏联手,一齐出兵灭了智氏。最终,赵、韩、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晋亡,史称“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晋国政治有其独特的面貌,即晋国宗法封建遭到破坏。自晋献公之后晋无公族,同姓公族的势力遭到摧毁和压抑,故造成异姓宗族的崛起,这是使晋国国势走向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甚至亡国的最主要因素。
1、继承人过于平庸:晋襄公比起同时代的秦穆公来说,资质比较平庸,没有实力带领晋国走向辉煌。
2、国力日渐衰微:晋国在与列强争霸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国力消耗严重,晋襄公继位后国力大不如从前,衰落是必然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