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有哪些秘诀才能轻松解决问题?
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家长反映的就是孩子会开始叛逆,有自己的行为和主见,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听话。有的时候不听话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在青春期孩子身上体现,有的孩子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这个问题了。
沉迷手机,不肯读书,父母越说什么孩子就越要反着来,这种无视父母存在的表现让家长十分头疼,跟孩子沟通吧,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比如说拔掉网线或者是限制孩子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困难,矛盾反而越来越多。
其实有这样问题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青春期的家庭中,原本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被家庭矛盾搞得烦恼增多。青春期的问题极大地考验着家长的耐心和包容心,如果家长能够知道一些基本的教育知识,就不会将问题弄得更加复杂。
有的时候,越急反而越变形,孩子也会更加抗拒,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延续过去的听话,但是问题却依然存在。比如越让快写作业孩子越磨蹭,又或者让孩子早点睡,他反而总是晚睡,越不让孩子玩手机,他就越会找机会刷手机。总而言之就是父母越让孩子做什么他们就越不做,不是和父母争辩就是根本漠视父母。
其实在孩子听话和不听话之间有两个关键点需要父母注意,首先就是可以在孩子听话的时候对他们表达感谢,其实孩子最听话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没有主见的时候,等到年纪渐长有了自己的主意是正常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孩子没有义务一辈子听父母的话。
父母如果能够理解孩子听话其实是对自己的优待,所以这不是应该和必要的,因此父母可以平时对孩子听话的行为表示感谢,这样其实能让孩子今后更加听话,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因为孩子听话是基于对父母的信任之上的,这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如果现在你的孩子还肯听你的话,不妨尝试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谢,带着感激而不是要求的能量开口,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让孩子看到他行为的价值。会更愿意采纳父母的建议。
其次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听话是家长的福气,不听话是家长的福利,因为这表示家长又有机会可以成长了。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第二次快速成长的阶段,不听话其实是常态,家长没有必要让孩子放弃自我来成全自己的自负感。即便今天孩子反抗的时候说的话口无遮拦,家长同样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只是刚才你说的话让我觉得不舒服。
孩子的经历和家长是有很大不同的,孩子内心演变的过程需要家长及时了解,不听话的背后往往掩藏着很多被忽视的需求。
这个时候家长只有静下来学着去倾听和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贴近孩子内心的委屈和苦闷,体会孩子青春期出现的“无价值感”,才有机会让孩子外在的表现做出改变。
一旦家长能够有意识的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从不听话原意转折到可以静下心来听从父母的建议。
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家长直面亲子关系的入口,如果家长肯原意深入了解,就会知道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的父母。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私和伟大的,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孩子,但有的时候面对孩子家长的爱会将自己放在与他们对立的位置上,如果家长不能控制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又怎么能面对孩子的情绪呢?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怒吼和暴力镇压是很常见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但是不能因为为了孩子好就不在意方式方法,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要注意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最好不要说。
可以适当替孩子表达想法,但是不要使用威胁性的暗示,不要让孩子整天活在威胁当中。其实就需要简单几句从孩子角度共情的话语,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父母的意见。
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无法接受导致的。有的时候光爱孩子是不够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才行。爱孩子并不意味着要理解孩子,但是要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教育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孩子只有在真实感受到有人爱的情况下他们的才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注意指令简洁,很多父母之所以被孩子贴上唠叨的标签,就是因为一个指令来回说,说多了反而会失去效力,让孩子更烦躁,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要做一个会长话短说的和孩子沟通的高手。
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肢体语言,情感教育永远比道理教育更有意义。拥抱永远比吼叫更有力量,当孩子闹别扭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父母的冷言冷语或者暴力镇压。家长可以用温和的语言和行动来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自己的建议。一句从孩子角度理解的话语远比一万句“我为了你好”要管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