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
提起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大家就会想到四大名著。这四本书,不仅在国内老少皆知,而且在国外也是声名不菲。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清朝时期,我国共有六大名著。那是哪两本书不在了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除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外,另外的两本古代名著就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在上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接触过《儒林外史》中的部分文章,比如《范进中举》。但对《聊斋志异》的了解,估计就全是从电视剧中得来的了。而这两本名著之所以被移除出去,完全是一个历史误会。
新中国刚成立时,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提高国人的知识文化素养,特地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挑选了六本代表作。因为出版条件有限,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先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进行了印刷。没想到,一经出售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好评,其他出版社也跟风进行印刷。最后人们就只知道四大名著,而忘记了另外两本。
但另外两本书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很高。《聊斋志异》是由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里面看似记录了一些荒诞不经的鬼怪传说,但实际上是作者借用文章来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了清朝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其中妖与人相爱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作者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心愿。因此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而《儒林外史》的作者则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他的小说虽然以明朝为时代背景,但讽刺的却是清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因为《儒林外史》开了以小说来讽刺现实生活的先例,所以被认为是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在小说中,吴敬梓既点明了古代官场的腐败,讽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又歌颂了能够坚持本心的读书人。而吴敬梓本人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他有大才,被安徽巡抚赵国麟直接推举入京参加廷试。但他却不为所动,坚持称病不肯入京。
作为中国讽刺小说开山鼻祖级人物,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曾先后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在国际汉学界也广受好评。所以各位朋友有时间的话,不妨阅读一下,感受另外两大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