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学习时,注意计划性、目的性。孩子模仿发音时,往往出于游戏的目的,或是为了安抚孩子,让孩子安静不要吵闹,而到了二三岁时,自然地认为孩子学习说话不用刻意去教,跟着大人学就可以了。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语言发育水平相差较大,不是没有原因的。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是有必要的。
2-3岁的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是常见现象,甚至会带有一定的口吃节奏,语言学家认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和思维认知的发展有些不同步,导致表达能力或词汇量的欠缺,所以在描述某些事物时会出现重复卡壳拖音等口吃现象,父母要注意不要讥笑孩子,不要强行纠正,更不能责备,应该鼓励孩子慢慢讲,把话说清楚,顺利度过语言认知的初级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跟孩子说话交流,刺激孩子的听觉。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你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从孩子出生起就不停地跟孩子说话,冲奶换尿布洗澡的时候都在对孩子说话,比如妈妈给宝宝冲奶;带孩子散步晒太阳看到花花草草都也会给孩子说,比如好漂亮的花儿,比如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朵,天气好好;尤其在农村看到鸡鸭鹅也会给孩子唱唱儿歌,比如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之类的,或者念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类的一些小诗。
幼儿语言的发展要有来自父母的的语言刺激,父母多与幼儿交流,多说多讲故事给孩听,注意要语气语句要清晰清楚,不能含混不清,不管幼儿会不会说,听不听得懂,父母家人都应保持这种交流的态度,多说多用新词汇,给孩子一定的语言积累,父母多和孩子语言交流,孩子才会喜欢和父母沟通,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