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什么?
“三味书屋”之“三味”分析:
꧁꧂
1、“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三味”的说法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
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于此。
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2、“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有不少人对第一种说法持质疑态度: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
同时,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认为:“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
他在所著文章中讲道:“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
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
3、“三味”即“三昧”:
有人认为“三味”是借用了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
(1)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
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
(2)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4、“三味”即“三余”:
也有人认为是《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改成了“三味”。
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但此种假说也质疑不断。
“三味书屋”,是晚清时期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先生从11岁一直就读到17岁,他们的老师叫做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为人方正、质朴并且博学,鲁迅先生非常尊敬他,可以说没有寿镜吾先生的教导,也没有以后的鲁迅。
寿镜吾生于1849年,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就中了秀才,可他非常讨厌嚣张跋扈的洋人,看不起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他没有选择继续往上“爬”当大官,而是在家里开了个“三味书屋”,当起了教书先生。所以这三味的意思不能问鲁迅先生,还得问问鲁迅的老师寿镜吾。
虽然寿镜吾老先生非常痛恨当时腐朽封闭的清政府,但他还是在这种封建礼教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三味书屋还是充满了封建的“陈腐味”,称它为“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孩子们被束缚住了。
另一方面,鲁迅先生没有把它写得死气沉沉,而是每天和同学们开开心心地玩,趁寿镜吾老先生讲课入神,学生们还趁机偷乐,非常可爱。可见鲁迅先生心里的“三味书屋”,其中“一味”是快乐的味道,下面我们再来看寿镜吾先生自己认为的“三味”。
第1种解释,寿镜吾的次子寿洙邻说:“三味是以3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他觉得父亲的“三味”是说读不同书的滋味。
第2种解释,寿镜吾的孙子孙寿宇说:“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这个非常好懂,“布衣暖”就是老百姓,老百姓不羡慕当官的荣华富贵,觉得自己的衣服也很温暖;“菜根香”说不羡慕山珍海味,粗茶淡饭就很香;“诗书滋味长”说思考书里的知识,会有深长久远的滋味。
但是孙寿宇说,祖父说这“三味”的意思不能让外人知道,因为其中的“布衣暖”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传出去会有杀身之祸。这个观点,确实和看不起官场的寿镜吾先生很符合。
第3种解释,学者们认为“三味”其实是“三昧”,经常有人把它们混作一谈,其实不然。这个“三昧”是佛教语言,原本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说的是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3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
意思是你念经要做到精神安定专注,用端正的态度领悟其中意义,还要耐心学习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
关于这“三味”其实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无论怎样,这“三味”里一定蕴藏了读书给人带来的充实感,鲁迅先生对寿镜吾老先生非常尊敬,虽然他严厉迂腐,却有真才实学,对学生也是特别关心,为他们好,儿时老师的积极影响,为鲁迅先生以后的人生路,打下了基础。
三味书屋是鲁迅年轻时候求学的地方,鲁迅先生也有一篇关于三味书屋的文章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他的童年妙趣生活,儿时私塾寿镜吾老师的积极影响,为鲁迅先生以后的人生路,打下了基础。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