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种植中旱秧和壮秧的标准是怎样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言道,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作息,最离不开的就是粮食。而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中,让人最不能小觑的,那肯定是水稻了。
说到水稻,最不能让人跳过的,就是水稻的种植环节,这里面可有大大的学问在里面呢!今天我们就借此机会,来初步探讨一下水稻种植中,比较让人不经意就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旱秧及壮秧标准。
俗话说得好,“秧好半年稻。”由此可见人们针对秧苗好坏对于水稻的产量形成和提高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究竟什么样的秧苗最好呢,这估计大家未必都能顺利并且准确的回答出来。
培育出健壮的秧苗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基本条件。从育秧发展史看,由直接播种到水田育秧,又到折中育秧,后期又用旱秧,育秧方法的每次改进,都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中以早秧为最好。
所谓早秧,是在排水条件好和透水性强的早地(床土)中培育的秧苗。与在水田中育出的水秧或折中秧比,早秧是在水分明显少的环境中培育。因此,苗高(地上部)非常矮,但构成秧体组织的细胞小而密集,秧苗壮,储存的养分比较多。从成色上看,移栽前的秧苗绿中透黄。这种黄并非是缺氮所致,而是淀粉积累得较多,是长根的明显标志。正因为淀粉多、根系发达,移栽后返青快,抗逆性增强。
手工插秧壮秧的标准,一般是株高10~12厘米左右,叶龄在3-5片之间;第1片真叶叶鞘高度在3厘米以下,叶片直立、展开、不交叉;水稻秧苗茎基部断面扁平、分集开始,不完全叶保持绿色;地上部百株干重2.5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