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家亲戚公司打工,不好意思开口辞职怎么办?
1,不自信。如果你是托关系进来的,身边的同事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你,你的缺点就会被无限地放大,如果犯了一点错,同事心里就会很嫌弃;如果你取得一点成绩,大家也会认为你不是靠自己的能力。
2,压力太大。中国自古以来都讲究人情关系,一件事情你做好了,你就会觉得这是应该的,如果没做好,你就会对亲戚充满了愧疚感,长时间下去就很容易打击工作的积极性。
3,跟钱挂钩的问题不好开口。你觉得工资低了或者福利少了,也不好意思开口。因为领导会觉得,你能进公司就不错了,自家亲戚怎么能开口提钱呢?你不敢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但是心里又很憋屈。
4,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会对你有提防心理,因为他们担心你会给亲戚打小报告。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的事情,他们首先怀疑的对象也是你。
但是在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钱。
去亲戚公司上班,就就跟向亲戚借钱一样,结果可能会让你失望。因为跟他们说钱的事,永远说不清楚。他们觉得对你很好了,这个工资已经高于业内均价了,但是你觉得跟自己能力和工作量相比,这份工资还是少了。
二者的参考系不一样,你说怎么对比?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纠纷了。你可能会说:“还是亲戚呢,结果就给我这么一点工资。”亲戚可能也有怨言:“你的能力不行,我是看在亲戚的面上给这么多工资,你居然还嫌少?”
所以根本没有一个可衡量的参照物,再算上复杂的人情,就更扯不清了。中国自古以来都特别讲究人情,它是我们的依靠,但也是我们最致命的薄弱点。
职场亲戚关系,就是一场亲情和理性的博弈。
Okta公司CEO托德•麦金农曾说过:“当我准备寻找一名联合创始人帮我经营Okta时,我确定了三条原则:
(1) 不要与亲戚好友一起做生意;
(2) 不找陌生人;
(3)不介意与合伙人在一起的时间,和陪妻子的时间一样多。”
我发现,身边人中,无论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创业,还是在亲戚好友公司上班,成功案例所占的比例都非常低。往往一番合作之后,抱怨多过满意。为什么亲戚之间关系这么亲密,合作效果却不好呢?
这就涉及一个人际交往的新理论——弱联系理论。
弱关系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他做了一项研究。
他从282名志愿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访问。他发现,通过正式渠道拿到工作的人不足一半,另外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这54人中,仅有9人是靠经常能见到的这种“强联系”,而剩下的45人用到的关系人都只能每年见不到几次面。
格兰诺维特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戚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不怎么见面和联系的“弱联系”,真正能介绍到工作的往往是陌生人。
也就是说,最终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和麻烦的人,可能不是那些关系亲密的人,而是我们平常不怎么交往的人。如果你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亲戚好友身上,那你可能会失望。
2012年Facebook对“我们是通过什么联系(强/弱)得到新知识的”展开了网上调查。这个调查统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两个用户之间经常相互评论对方发的“状态”,那就判断你们是强联系,否则就是弱联系。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弱联系信息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强联系。
也就是说,我们往往认为强联系能给我们带来更多信息,而现实情况恰好相反,人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息往往来自于弱联系。
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
如何建立职场弱联系?所以,纠结要不要去亲戚公司的人,我劝你三思。因为,亲戚给你的帮助,或许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在职场,只有多发展“弱联系”才是巩固职场人际关系的法宝。具体怎么做呢?给你提供3点建议:
1)学会换位思考。
每做一件事,想想这件事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而不是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当你开始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很容易得到好评,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我们公司的前台每次寄快递,都会先把物品打包好,等快递小哥上门来收的时候就省了好多时间,快递小哥对我们印象也很好。有一次我们正在发愁的打印机坏了一时没办法解决,快递小哥自告奋勇帮我们修好了打印机,还给我们推荐了一家评价比较好的打印机专卖店。
有时候看似和身边人没什么关系,其实一个举手之劳,就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