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诗有什么格式?
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2、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3、四言古诗。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
总的来说,所有古代韵文,除了大篇幅的“赋”之外,我们都可以称作“古诗”。
但是中国古诗因为平仄格律的确立,是被分为两大阵营的。
其中一种就是唐前没有格律时期的作品,以及唐以后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诗作品,我们称之为“古体诗”,又叫“古风”,在唐以前,因为这样的作品大部分为乐府出面收集,所以又可以称之为“乐府诗”。随着格律的产生,这些古风作品也发生了变化,虽然不严格遵守格律,但是在单句之中也自然而然地遵守音调起伏规则,所以唐以后的古体诗,一般我们都称之为“律古”。
古体诗在平仄格律产生之后,走向两个方向,一是“律古”,而另外一种被音乐锁死节拍平仄,只能在音乐下进行反复填写的就是“词牌”。
和古体诗相对应的就是遵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近体诗严格遵守平仄相替、相对、相粘的平仄规则,有着不同的写诗手段和文法,在形式上完全规避了汉字发音的基础毛病,在内容意境上则更加向上层文人发展,成为文人士子大情怀的代表文体。
近体诗包括律绝和律诗,以及排律。律绝就是遵守平仄格律的四句诗格式,根据句子长短分为五言律绝、七言律绝,即五绝、七绝。律诗同样根据句子长短分为五律、七律,不过比绝句多了中二联,成为八句平仄和格律的诗体结构。
排律则是在遵守格律的基础上的十句以上的诗歌作品,可以无限延长,前提条件是每一句都遵守平仄替、对、粘,而且除了首尾二联,其他联都必须对仗——这就相当难写了。同样的,根据句子长短,分为五排、七排。
现代人学诗一般从“唐诗”入手,从前面所说可知,唐诗在一般情况下是指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这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基本上代表了一般人的看法,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称。
比如我们说“五绝”,我们一般就是指“五言律绝”,虽然从逻辑上来说,“五言古绝”(不遵守格律的四句五言诗)也可以称之为“五绝”,但是逻辑是逻辑,认识是认识。
如果你看到一首作品自标“五绝”,那一定是遵守平仄格律的作品。你可以不标,但是标了不遵守,则会被人笑话。
当然你也可以强行特立独行,不过就不要怪别人笑话。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
以五言绝句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一、律诗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二、绝句
绝句可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