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运思的读后感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我对写作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我认为,通常意义上的创作,原本简单,那事物感于内心,由情而化,反复浸润,渐渐地由语言按照自己创作的轨迹自行地倾诉于纸上,随即又输入电脑,再反复进行修改,使之符合相应的标准,或投于报章,为报章副刊增添花絮;
或自娱其乐,留下历史的痕迹,这便是我创作的全部过程。就如何作文,并从未作深刻的思索。看了朱先生文章,发现他所说的正好与自己内心呼应因而觉得极有价值。
如写作,是写还是作?朱先生做了剖析。“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作文章的人在中文里有时叫做‘名手’,会读而不会作的人说是‘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仅这四个字,就道出许多人的通病,也包括以前的自己。为什么会眼高?因为读了一些书,尤其是看了不少文学作品,养涵了自己阅读的水准,或者说懂得一点鉴赏的方法,或者在读书上有了点综合能力;为什么会手低?
因为读了别人的书,就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太低,无法与别人相比,马上从心理上感到自卑,这是人的通病。连纪晓岚这样的大才子,也因害怕认为别人已把文章写尽了,自己不再创作,就留下一本《阅微草堂》,何况一般的人。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写文章的关键,还在于不停地写上,不写作而指望能力很强,那是不现实的。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多写多作,根本上积累,才是正途,那种仅仅阅读许多“写作入门”、“写作技巧”、“写作艺术”等书籍而不动笔去创作,就如同阅读如何游泳却不下水,则永远是“旱鸭子”,懂得理论是一个方面。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胆的实践又是另一个方面。
朱先生问“到底文章是‘作’的,还是‘写’的呢?创造文学的动作是‘用心’还是‘用手’呢?此问甚好,激发我的兴趣,令我顺藤摸瓜,追寻到底。
朱先生说,克罗齐派的观点是“文艺全是心灵的活动,创作就是表现也就是直觉。”即“心里想出一具体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交融,情趣就已表现于那意象,而这时刻作品也就算完全成就了。”
“至于拿笔来把心里所想好的作品写在纸上,那并非‘表现’,那只是‘传达’或记录。”如果照这个观点,我回想自己的创作,几乎是克罗齐派,的确是“直观印象”加上“情感浸润”等于“有感而发”。朱先生则修正一下,即承认在创造时,心里不仅想出可以表现情趣的意象,而且也想出了描绘意象的语言文字……有了腹稿……写并非作……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