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导语: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其外延很广,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志关系等等。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信息交流,相比于书本获得知识的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一个人际关系健康和谐、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群体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会感到心情舒畅,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越大,人的精神生活越丰富,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机会越多,就越能保持心理平衡。
一、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最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一)首因效应
这是观察中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一种最有害的消极心理。什么是首因效应呢?“人际交往中,凭借最初获得的信息(即第一印象)对对方下判断,而对后来的信息不太重视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首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研究,他们让神哪一些人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很有魅力的、无魅力和魅力中等的三类人。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方面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的人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的评价就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
(三)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刻板印象反映了大脑对巨量复杂信息进行简约化处理加工的特性。了解刻板印象,可以有助于我们与人相处时“以偏概全”,增强识别意识,不为刻板印象所左右,从而修正自己的判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
二、在与人交往时,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
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心里是要有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当大家有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再徐徐道来,这个游培码时候是最合适的。
(二)不要量尽他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曾量――每个人都容易犯的错误,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在西方的传说中,据说每个人来到世间,脖子上都挂着两只袋子,一只小袋在前面,装的是别人的错误,一只大袋子装着自己的错误,却是挂在后面。所以尽管自己的错误往往比别人多,但是自己能看到的总是别人的错误,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当我们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时,别忘了,还有四根手指向着自己。
(三)肯定对方
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四)真诚热情
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喧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中者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借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
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象,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五)利人利已――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
有一个典故,说有一个使者,他去考察天堂和地狱。他下到地狱的时候发现,被罚到这里来的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大家都像饿死鬼一样,嗷嗷的每天都非常痛苦。说是不给他们吃的吗?吃的是给的,问题是他们手里吃饭的勺子太难用了。每个人都拿着一个一米长的勺子,勺子上装满食物,怎么也放不到自己嘴里去,所以地狱的人越想吃东西,内心越受煎熬,久而久之,就形容枯槁。这个使者又去天堂考察,他看到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有一个现象,让他大吃一惊。天堂里食物跟地狱没有多大差别,每个人手中拿的也是一米长的长把勺子,为什么天堂里的人是那么和美而精神欢畅呢?就一个奥秘,天堂里的人用长把子勺子互相喂,喂别人。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手中可能都拿着一米长的勺子,这是生命给我们的,你必须接受的一种规矩,这社会的法则。
为什么要提倡人的外化呢? 当你真正为他人的时候,你内心真正有所坚持的东西,才会真正实现。大家互相扶助之间,都会其乐融融。
三、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一)克制
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二)做别人的朋友
世上最可贵的东西,莫过于真诚的朋友。朋友扮演的角色与亲戚大不相同,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德斯说:“一名忠实的朋友,胜过一万个亲戚。”不幸的是,有些人会遇到害人的亲戚;可喜的是,所有人都能选择自己的朋友。
(三)交好朋友
第一,以德交友,患难与共:首先须问自己想交什么样的朋友。如果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拿出自己的真心,以道德、以义气、以慈悲来交往。如此得来的朋友,在最紧要关头时,大家能同甘共苦。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最困顿的时候,还能不变初衷地支助扶持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二,以诚交友,肝胆相照:和朋友相处,彼此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双方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摈除利害关系,拥有手足般的义气情谊,能相知相惜,相互关爱,彼此扶助,就是真正的肝胆相照了。
第三,以知交友,见多识广:见识广博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会受到朋友的尊重与信赖。同样的,要结交有内涵的朋友,也要先充实自己的内涵。懂得随时吸取新知的人,智能容易开启,也会吸引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到身边来。
第四,以道交友,法乐融融:有道德的人、有修养的人,无人不欣喜,不论远近,大家都会争相来亲近。和他交往的人,也都会依他自勉而得到提升。中庸说:“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谓道。”
四、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
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的常识、真理其实是那样的不合理。就像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应该怎样对我”或是“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而自己却并做不到“必须爱别人”。这其实是我们行事的反黄金法则,是错误的,是违反人际交往规则的。就是我们坚信这样是对的,所以人际关系中各种矛盾便出现了。
朋友之间,由于反黄金法则,我们更加注重了利益交换的对等或索取。即便付出与回报是平等的,没有付出,尤其是没有真心的付出,又怎能得到回报,更不用说运用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于是,人与人之间实际成了物与物的交换关系,甚至是不依市场规则进行交换的关系。恋人之间,由于反黄金法则,我们用尽全身力气、用尽心思去爱对方,当付出了很多而没有得到所要的爱时,我们就变得歇斯底里。我们指责对方为什么我这样爱你,你却不爱我?我们指控对方的无情无义,看不到自己辛苦的付出和不被爱的痛苦。
我们甚至开始报复,用尽一切办法折磨对方,想得到所谓的平等的爱……回头想想,对方爱不爱自己,是我们本身能左右的吗?他(她)又要求我们这样为他(她)付出了吗?试想想,你难道没有被人喜欢过而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喜欢别人的经历吗?如果是按照我们要求对方的原则,难道要自己去喜欢一个并不喜欢的人吗?如果爱,用心就好了,爱本身就是付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权要求另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我们所想所愿去做,因为我们本身也是独立的。
五、人际交往的头四分钟
如果你和某个人刚刚认识,在互相介绍的时候,他不停地东张西望,你会怎么想?人们是否愿意成为朋友或什么时候可能成为朋友,按照信纳德佐宁博士在《交际》一书中的观点,陌生人之间接触的头四分钟是至关重要的。他在书中对建立新的友谊的朋友说:“当你在社交场合中遇到陌生人,你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四分钟。很多人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你可以注意到,一般人并不专心致志地注意自己刚认识的人,他不断地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更加有趣的人。
如果谁这样对待你,你一定不会喜欢他。当我们被介绍给新朋友时,我们应当尽量显得友好和自信。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喜爱自己的人。另外,我们不能让别人认为我们很自负,对别人显示出兴趣或表示同情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恐惧和希望。
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学子们,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交友习惯,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以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