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完美女神
展开全部
“你是风,你是暖,你是窗边燕子的呢喃,你是人间四月天。”最初记住林徽因,是因为她的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
暖暖的一首好诗,想必出自真情,她心中含有真切的感情,才会将心绪化作优美的诗篇。
在“民国四大美女”中,林徽因不仅时尚清丽,还是最有才情的一位。萧乾的夫人文洁若曾丝毫不掩饰对她的欣赏和赞美,称她配得上“才貌双全”。
“才情”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情”字,“情”到了,“才”才能自然流露,不刻意、不做作。
诚如林徽因自己说兆岩:
“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族键御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得丰富、宽大,能包容、能了解、能同情各种人性。能懂得自己,能懂得他人,不苛责自己,不苛责他人……”
从她的文字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用情至真,用情至深的人。生活中,她也的确如此,不管对感情,还是事业,都付以赤诚的热忱,坦荡通透。
最近,有幸读到90后才女羽川的《林徽因: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作者用散文的笔法,对她的才与情做了细致地叙述和分析,使我对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奏响人间最美的爱情乐章
世间最难得的,是有人懂你。
林徽因才华横溢,思维活跃,活泼善交际。梁思成踏实勤劳,沉着笃定,也显得有点沉闷,少了些浪漫。可是,梁思成却是最懂她心思的人。
他们共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每当教授布置了别出心裁的设计任务时,林徽因思维奇巧,总能很快形成构思,将一张张草图绘成,却没有逐个完善的耐心。
而梁思成便发挥他充分的耐力,以精准、细致的绘画,将林徽因脑海中的构思变成一张张精细的图纸。
他们二人配合起来,相得益彰。因为他懂她,所以他能准确描绘出存在于她脑海中的建筑形象。
1940年,他们一家逃亡到四川宜宾的小镇李庄,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们都把战前搜集到的珍贵建筑材料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他们的私人物品丢的丢,当的当。
在李庄这段日子,贫困、病痛、战乱、前途未卜……他们却相扶相持,以坚强的毅力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
他们在房间点着油灯,用长板当桌子,用最原始的石印当印刷工具。林徽因卧病不起时,就在床上校阅书稿,整理上千张照片,测绘草图。
梁思成疼爱地称她为“迷人的病妻”:
“我的薪水只够我家吃的,但我们为能过这样的日子而很满意。我迷人的病妻因为我们仍能不动摇地干我们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两年后,他们终于完成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向世人展示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
《中国建筑史》虽然署名为“梁思成”,但他说:“我擅画图,徽因擅为文。我的文章都是林先生润笔过的。”
梁思成稳重成熟,更是最懂她的人。林徽因与梁思成鹣鲽情深,一直携手走到最后,足见他们性格互补,内心也是始终相通的。
梁思成曾经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
言语中充满欣赏和赞誉,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最诚挚的评价,也是一个女人能得到的最高褒奖。
就像金岳霖说的那样,他们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是一对绝配。
2. 一片飞机残骸,不仅仅是纪念徐志摩因飞机失事
徐志摩在去看林徽因演讲的旅程中,不幸遇难。徐志摩的意外去世,对于林徽因来说打击巨大。她让梁思成捡回一块飞机失事的残骸,挂在家里的床头,每天相伴。世人都说,这是林徽因为了纪念徐志摩。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还有另外一个他。
他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林恒是飞行员,死于空难,这块飞机残骸同样也是为了纪念飞机失事的弟弟。后来,林徽因专门为弟弟写了一首祭诗《哭三弟恒》,这首诗情真意切,悲痛之情感人至深。
徐志摩的飞机失事,对林徽因打击很大。她将飞机残骸挂在床头纪念徐志摩,也纪念弟弟林恒。
其实,林徽因对这亮衡块飞机残骸所包含的感情,不仅仅是这两个人,还寄托着她对曾经结交的一批年轻飞行员的怀念,而这些飞行员全部在执行任务时为国捐躯。
说起,林徽因跟这些飞行员的认识有些戏剧性。
1937年初冬,他们一家赶往昆明逃难时,风雨交加,林徽因病倒在湘黔交界的晃县,急性肺炎使她高烧达40度。小县城到处是难民,他们无处容身。
就在他们走投无路时,听到一阵阵优美的小提琴曲。梁思成想,能奏出这样乐曲的人,一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说不定能够为一家人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地方。
于是,他们循着乐曲,敲开了一扇客栈的门。原来是一群去昆明练习飞行的飞行学员,年轻人热情接待了他们,立刻给林徽因腾出一间房间。
后来,林徽因一家在昆明安居下来。他们与这群年轻人也一直保持着友谊。
一年后,这片年轻人从空军正式毕业。
由于他们没有亲属在昆明,林徽因和梁思成便被邀请以他们的“名誉家长”的身份出席毕业典礼。
他们一毕业,就要飞向蓝天参加战争。出征前,按照惯例,他们要留下亲人的地址,以备身后之用。而所有飞行员,都留下了梁家的地址。
战争打响后,他们很快在惨烈的空战中一个一个为国家捐躯。
从那时起,梁思成和林徽因一次又一次收到他们的阵亡通知书和各种各样的遗物。本就病重的林徽因,几乎是恐惧地颤抖着接下这些遗物,哭得撕心裂肺。
一个又一个年轻的飞行员为国捐躯,身为飞行员的弟弟林恒也在参加空战时阵亡,后来,徐志摩也因飞机失事遇难。
这么多的亲人朋友遇难,林徽因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悲痛,执意将飞机残骸挂在床头,纪念他们。
3. 支撑她不畏不惧坚定信念的,是一颗滚烫的赤子心
林徽因曾掷地有声地说:
“我跟随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林徽因这样说,并用一生践行诺言。
她在决定学习建筑时,对这个学科几乎一无所知,国内也没有任何专家、前辈的事迹可供参考。
支撑她不畏不惧坚定信念的,只有一颗滚烫的赤子心,这也是她克服重重困难的重要源泉。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建筑事业是她永恒不变的人生主题。她的事业轨迹也是新中国建筑行业的诞生与发展史、中国古建筑的发掘与保护史。
她选择了建筑,并倾其一生奉献给她所爱的事业。
她的儿子梁从戒谈起母亲的真实形象时,这样说:
“对于古建筑,她和父亲一样,一开始就是当做一种近乎神圣的事业来献身。”
因为热爱,所以喜欢,因为执著,所以璀璨。
至今,我们还能从老照片中看到,林徽因穿着旗袍,站在佛光寺高高的房梁上,自信而满足地微笑着。她的嘴角丝毫不见苦难的印记,反而让人觉得她很轻松愉悦。
在别人眼中灰尘满布的古建筑,破旧不堪,而在林徽因眼中却是最美的景致,是最珍贵的。
她是个真性情的女子,岁月的苦难磨出了她一颗钻石般的心,璀璨而透明。
她的心傲骄如莲,不畏艰难,一身正气。
正像她在《莲灯》写的那样: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林徽因又是一位富有艺术气息的女子,因为她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幅图画,活出一首诗,人在画中,心在诗里,日子怎能不美?
她的人生有许多面,不管哪一面,都留下了耀眼的光辉。她最终活成了人们眼中最美的女神。
暖暖的一首好诗,想必出自真情,她心中含有真切的感情,才会将心绪化作优美的诗篇。
在“民国四大美女”中,林徽因不仅时尚清丽,还是最有才情的一位。萧乾的夫人文洁若曾丝毫不掩饰对她的欣赏和赞美,称她配得上“才貌双全”。
“才情”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情”字,“情”到了,“才”才能自然流露,不刻意、不做作。
诚如林徽因自己说兆岩:
“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族键御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得丰富、宽大,能包容、能了解、能同情各种人性。能懂得自己,能懂得他人,不苛责自己,不苛责他人……”
从她的文字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用情至真,用情至深的人。生活中,她也的确如此,不管对感情,还是事业,都付以赤诚的热忱,坦荡通透。
最近,有幸读到90后才女羽川的《林徽因: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作者用散文的笔法,对她的才与情做了细致地叙述和分析,使我对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奏响人间最美的爱情乐章
世间最难得的,是有人懂你。
林徽因才华横溢,思维活跃,活泼善交际。梁思成踏实勤劳,沉着笃定,也显得有点沉闷,少了些浪漫。可是,梁思成却是最懂她心思的人。
他们共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每当教授布置了别出心裁的设计任务时,林徽因思维奇巧,总能很快形成构思,将一张张草图绘成,却没有逐个完善的耐心。
而梁思成便发挥他充分的耐力,以精准、细致的绘画,将林徽因脑海中的构思变成一张张精细的图纸。
他们二人配合起来,相得益彰。因为他懂她,所以他能准确描绘出存在于她脑海中的建筑形象。
1940年,他们一家逃亡到四川宜宾的小镇李庄,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们都把战前搜集到的珍贵建筑材料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他们的私人物品丢的丢,当的当。
在李庄这段日子,贫困、病痛、战乱、前途未卜……他们却相扶相持,以坚强的毅力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
他们在房间点着油灯,用长板当桌子,用最原始的石印当印刷工具。林徽因卧病不起时,就在床上校阅书稿,整理上千张照片,测绘草图。
梁思成疼爱地称她为“迷人的病妻”:
“我的薪水只够我家吃的,但我们为能过这样的日子而很满意。我迷人的病妻因为我们仍能不动摇地干我们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两年后,他们终于完成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向世人展示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
《中国建筑史》虽然署名为“梁思成”,但他说:“我擅画图,徽因擅为文。我的文章都是林先生润笔过的。”
梁思成稳重成熟,更是最懂她的人。林徽因与梁思成鹣鲽情深,一直携手走到最后,足见他们性格互补,内心也是始终相通的。
梁思成曾经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
言语中充满欣赏和赞誉,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最诚挚的评价,也是一个女人能得到的最高褒奖。
就像金岳霖说的那样,他们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是一对绝配。
2. 一片飞机残骸,不仅仅是纪念徐志摩因飞机失事
徐志摩在去看林徽因演讲的旅程中,不幸遇难。徐志摩的意外去世,对于林徽因来说打击巨大。她让梁思成捡回一块飞机失事的残骸,挂在家里的床头,每天相伴。世人都说,这是林徽因为了纪念徐志摩。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还有另外一个他。
他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林恒是飞行员,死于空难,这块飞机残骸同样也是为了纪念飞机失事的弟弟。后来,林徽因专门为弟弟写了一首祭诗《哭三弟恒》,这首诗情真意切,悲痛之情感人至深。
徐志摩的飞机失事,对林徽因打击很大。她将飞机残骸挂在床头纪念徐志摩,也纪念弟弟林恒。
其实,林徽因对这亮衡块飞机残骸所包含的感情,不仅仅是这两个人,还寄托着她对曾经结交的一批年轻飞行员的怀念,而这些飞行员全部在执行任务时为国捐躯。
说起,林徽因跟这些飞行员的认识有些戏剧性。
1937年初冬,他们一家赶往昆明逃难时,风雨交加,林徽因病倒在湘黔交界的晃县,急性肺炎使她高烧达40度。小县城到处是难民,他们无处容身。
就在他们走投无路时,听到一阵阵优美的小提琴曲。梁思成想,能奏出这样乐曲的人,一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说不定能够为一家人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地方。
于是,他们循着乐曲,敲开了一扇客栈的门。原来是一群去昆明练习飞行的飞行学员,年轻人热情接待了他们,立刻给林徽因腾出一间房间。
后来,林徽因一家在昆明安居下来。他们与这群年轻人也一直保持着友谊。
一年后,这片年轻人从空军正式毕业。
由于他们没有亲属在昆明,林徽因和梁思成便被邀请以他们的“名誉家长”的身份出席毕业典礼。
他们一毕业,就要飞向蓝天参加战争。出征前,按照惯例,他们要留下亲人的地址,以备身后之用。而所有飞行员,都留下了梁家的地址。
战争打响后,他们很快在惨烈的空战中一个一个为国家捐躯。
从那时起,梁思成和林徽因一次又一次收到他们的阵亡通知书和各种各样的遗物。本就病重的林徽因,几乎是恐惧地颤抖着接下这些遗物,哭得撕心裂肺。
一个又一个年轻的飞行员为国捐躯,身为飞行员的弟弟林恒也在参加空战时阵亡,后来,徐志摩也因飞机失事遇难。
这么多的亲人朋友遇难,林徽因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悲痛,执意将飞机残骸挂在床头,纪念他们。
3. 支撑她不畏不惧坚定信念的,是一颗滚烫的赤子心
林徽因曾掷地有声地说:
“我跟随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林徽因这样说,并用一生践行诺言。
她在决定学习建筑时,对这个学科几乎一无所知,国内也没有任何专家、前辈的事迹可供参考。
支撑她不畏不惧坚定信念的,只有一颗滚烫的赤子心,这也是她克服重重困难的重要源泉。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建筑事业是她永恒不变的人生主题。她的事业轨迹也是新中国建筑行业的诞生与发展史、中国古建筑的发掘与保护史。
她选择了建筑,并倾其一生奉献给她所爱的事业。
她的儿子梁从戒谈起母亲的真实形象时,这样说:
“对于古建筑,她和父亲一样,一开始就是当做一种近乎神圣的事业来献身。”
因为热爱,所以喜欢,因为执著,所以璀璨。
至今,我们还能从老照片中看到,林徽因穿着旗袍,站在佛光寺高高的房梁上,自信而满足地微笑着。她的嘴角丝毫不见苦难的印记,反而让人觉得她很轻松愉悦。
在别人眼中灰尘满布的古建筑,破旧不堪,而在林徽因眼中却是最美的景致,是最珍贵的。
她是个真性情的女子,岁月的苦难磨出了她一颗钻石般的心,璀璨而透明。
她的心傲骄如莲,不畏艰难,一身正气。
正像她在《莲灯》写的那样: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林徽因又是一位富有艺术气息的女子,因为她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幅图画,活出一首诗,人在画中,心在诗里,日子怎能不美?
她的人生有许多面,不管哪一面,都留下了耀眼的光辉。她最终活成了人们眼中最美的女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