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滨海县第三中学初一语文期中复习导学案(02)
主备:沈丽丽 审核:沈丽丽
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复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 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自学
一,《郑人买履》
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 家学说集大成者 。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二.《刻舟求剑》
1.《刻舟求剑》选自 ,亦称 ,是 (时间)秦相 组织编写的 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展示
质疑
点拨: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④通假。⑤词类活用。2.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①补充省略的部分。②调整语序。③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检测:
一, 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⑤宁信度,无自信也
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道理:
现实意义: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
(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
(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E何不试之以足 F是吾剑之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拓展
一、阅读理解《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揠( ) 谓( )
2、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5、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月怀一鸡》,回答问题。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2篇)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1、教学中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文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听教师的泛读解决准确朗读文言文的问题,再结合译文和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字的意思,进而尝试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试着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距离,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他们并不是不理解故事的寓言,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而难以恰当地表达相对应的实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宽松、平等、和谐、激励的教学氛围,做到把激励带进课堂,多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篇: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的总体设计的思路是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反思如下:
1、教学中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文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听教师的范读解决准确朗读文言文的问题,再结合译文和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字的意思,进而尝试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试着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距离,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言,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而难以恰当地表达相对应的实例呢?这还一直困扰着我,请大家多提点宝贵意见。
主备:沈丽丽 审核:沈丽丽
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复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 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自学
一,《郑人买履》
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 家学说集大成者 。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二.《刻舟求剑》
1.《刻舟求剑》选自 ,亦称 ,是 (时间)秦相 组织编写的 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展示
质疑
点拨: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④通假。⑤词类活用。2.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①补充省略的部分。②调整语序。③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检测:
一, 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⑤宁信度,无自信也
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道理:
现实意义: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
(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
(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E何不试之以足 F是吾剑之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拓展
一、阅读理解《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揠( ) 谓( )
2、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5、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月怀一鸡》,回答问题。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2篇)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1、教学中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文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听教师的泛读解决准确朗读文言文的问题,再结合译文和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字的意思,进而尝试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试着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距离,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他们并不是不理解故事的寓言,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而难以恰当地表达相对应的实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宽松、平等、和谐、激励的教学氛围,做到把激励带进课堂,多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篇: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的总体设计的思路是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反思如下:
1、教学中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文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听教师的范读解决准确朗读文言文的问题,再结合译文和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字的意思,进而尝试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试着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距离,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言,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而难以恰当地表达相对应的实例呢?这还一直困扰着我,请大家多提点宝贵意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