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公移山》中的通假字是什么?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2、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3、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6、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省略句:
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3、帝感其诚。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帝感于其诚。
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前提。
5、何苦而不平?
文章解析: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