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差异是什么呢?
首先是神性与世俗对垒。古希腊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在民间口耳相传, 以一本《史诗》较为完整地再现了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 敬畏神灵、追求心灵和精神是古希腊人的传统,因此,古希腊教育充满神性的说教。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倡导的是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中国人很现实也很注重“实惠”, 关注于实实在在的“今生”。其次是自然和德行相持。
古希腊教育闪烁着哲学的光芒, 自然色彩十分鲜明, 是后世罗马时代自然唯实主义教育的启蒙。教育家比较注重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 强调科学精神, 自然科学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渗透到教育思想的精髓。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更多地是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富有道德精神。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中道德教育甚至可以取代其他, 着重修身养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 成为唯一的“学问”。
再次是角斗与中庸博弈。希腊民族是比较注重人本主义的民族, 追逐于人的最大价值的实现, 竞争和角斗意识很强烈,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洋溢着浓烈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 和谐和中庸诠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孔子就提出“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被标立为那个时代乃至后世教育的主体思想。
孟子也直言“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 其中“人和”对战争的决定作用, 道家的思想虽然与孔孟之道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有别, 但也渗透着人与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的思想光辉。
古希腊实行的是全民教育制度, 无论是斯巴达还是雅典, 国家掌管教育资源, 公民必须接受强制性教育, 这是现代西方全民义务教育的先身。在斯巴达, 国家强制实行统一的军事制度教育, 体格健全的男儿必须寄宿国立的共同教育所, 接受全封闭的兵营式教育。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正值王官之学式微, 私学教育兴起, 私人讲学风气日盛。私学从“学在官府”的传统束缚中冲破出来, 宫廷、官府的学校下移到民间, 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 教师可随处上课, 学生可随意择师, 孔子首创“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不论贵贱、贫富, 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下移, 拓展了教育面, 为社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古希腊教育实践很有特色, 是围绕培养目标组织教学, 开展实践活动,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实践突出军事训练, 青年组学生的教学科目有徒手格斗、武装奔袭、战术训练, 雅典教育对上流社会的子弟则肩负双重任务, 既要把他们训练成为身强力壮、具有单兵作战能力的军人, 还要培养成具备政治家或商人素质的社会精英, 教学内容都与实践紧密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 训练口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在雄辩家风生水起的战国时期, 学生的口才训练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著名的要数鬼谷子纵横派, “诸子百家”之一, 精通纵横捭阖之术。他的得意门生有后来成长为著名纵横家的苏秦、张仪, 深得其雄辩真传, 张仪以远交近攻瓦解六国之盟, 助秦完成一统大业。儒家学派的孔子和孟子则通过带领学生游历各国, 增加学生们的实践积累。孟子还亲自带领学生实习攻城之术, 反复演练, 在演练中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战争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