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对外人好,但对家人不好?

 我来答
子静子的人3925
2022-06-30 · TA获得超过75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6万
展开全部
《人格心理学》这本书是由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杜安·舒尔茨和作家西德尼·艾伦·舒尔茨所写。人格心理学是基于人在各种场合下表现的研究。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变化那么大呢?是什么左右了人们的这些变化呢?为什么有的人对外人好,但对家人不好?

①『现象』

不论是在生活里,还是在网上,我们经常听说,有些人对外人很礼貌,但是对家人很粗鲁,再难听的话,他也说得出。

于是,我们听到一种解释是:他在家人面前不需要伪装,不需要戴上面具,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而且,这种解释一度成了共识。

好像,我们面对家人时,真的可以肆无忌惮,真的是在做自己。

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在公司,因工作问题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一些人会耐着性子解释清楚,即便受了点委屈,也会憋回去。出去玩,在外面跟人发生误会时,他们也会尽心尽力解释缘由,生怕造成更大的问题。

可是,回到家之后,他们的状态就变了。语气随意了,态度傲慢了,用词生硬了。他们对待家人,完全失去了对待陌生人的耐心和礼貌。

这是做真实的自己,可以解释的吗?

不。

这个锅,“真实”可不背。

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出了门带走了一样东西,进了门就把这个东西放下了。

这个东西叫做:规则。

出门的时候,我们脑子里自动就装备了:道德、素质、关系和荣誉等规则。可是,回到家,我们就把这些规则全部卸下了。

②『本质』

卸下规则之后,我们剩下的从来都不是“真实”,而是“本能”。

如果你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那么你会把这些程序当作本能;如果你总是指责家人,责备家人,那么你也会把这些当作本能。

看不过眼就骂,出了一点问题就打,只有充分释放本能的人,才会这样做。

可是,家里的每个人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跟你之间其实也是一种关系。

父母跟孩子是亲子关系;养父母跟孩子是收养关系;夫妻之间是婚姻关系。

也就是说,从客观视角上看,你和家人的距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没有边界。

只是有些人习惯了父母无条件的爱,习惯了跟爱人的没有边界,习惯了跟孩子的打打闹闹,所以他们才会意识不到边界的存在。

可是,有边界就有规则,越过规则的言行都不会被别人所接受。

你不能一边越过边界,又一边让别人像看不见一样。

不管是态度、用词还是举止,越界就意味着对他人的侵犯。这就是对家里人粗暴的本质。

③『策略』

越界带来的伤害是各种各样的。

父母太过干涉孩子的生活,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生命体,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过分干涉父母的生活,忘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家长就会离孩子远去;夫妻之间太过干涉彼此的生活,忽视了空间和信任的重要性,这样的婚姻关系很快就会结束。

类似的新闻、悲剧,甚至惨剧,屡屡上演,并不新鲜。

根源就在于我们总想在亲密关系中,忽视规则,越过边界,释放本能。

所以,不管你出门也好,回家也罢,都要记得带上那两个字:规则。

每一种关系之间,都有这种关系的相处规则。

你不懂规则,一味蛮干,只会破坏这种关系,不会让关系变好。

就像人们常把爱情的破裂,怨在婚姻上。可是,任何一段关系都是需要用正确的方法经营的。幸福的婚姻,本来就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互相理解的结果。

共同努力和互相理解,这两个词,一个都不能少。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幸福。

你对任何一段关系随便,那么这段关系也会随便地对你。

总结一下,对外人礼貌,但对家人粗鲁,不是做自己,而是“作”。理解关系的本质,尊重彼此,理解彼此,并一起让关系变得更好,亲密关系才有可能变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