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却看不见

 我来答
会哭的礼物17
2022-06-2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8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7万
展开全部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作者是以为脑神经外科医生,书中讲到一个真实病例:

一个一岁左右就失明的盲人,一直依靠触觉和听觉生活,直到五十来岁的时候遇到了这位医生。结果医生帮他检察之后,发现事实上眼睛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只是有一个小问题导致失明。经过一个小手术之后这位盲人复明了。但是后续结果确认让所有人很吃惊,他能“看到”但是却无法“看见”。

也就是说外部世界的各种色彩都能进到他的眼睛里,但是他却无法辨认出任何东西。正常人的大脑懂得如何把这些复杂交织的光线和色彩整理出秩序,区分前景和背景,于是我们能够认出外部世界的各种东西,所以我们可以“看见”。

曾经有人在一个车床前给他讲解这个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他依然说看不到,直到他闭着眼睛,把机床前前后后摸了一遍,在睁开眼睛的时候,才说,“嗯,这回我真的看到车床了。”

他通过几十年来习以为常的触觉整合出了一个完整的形状,有了一个蓝图,所以睁开眼之后也看到了。

实际上我们都是通过大脑中的预置蓝图在看世界。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器官传递给大脑的都只是一组信号。如果不通过相应的预置蓝图进行解析,它们根本毫无意义,我们也无法理解。

那么预置蓝图从哪里来的?

一种是生物意义上的预置蓝图,动物或者人生来就有的,通过基因进化而来。比如,正常人都有的整合视觉、听觉信号的能力。

另一种是文化意义的预置蓝图,通过我们后天的学习习得。你所属的文化,就是随着你成长,通过教育以及与周围人的互动,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我们的成长,其本质就是不断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并在概念与概念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不断调整重绘我们的文化蓝图。

不论我们知不知道我们的大脑中有一张蓝图,帮助我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并与之交互。它都会存在哪里,只是如果没有意识蓝图的存在,那么你的蓝图就不够大不够清晰,就会有很强的局限性。

成长可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人在各个阶段停留的时间可能不尽相同: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处于自然生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首要目标是健康茁壮的成长。因为周围的所有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在用我们的生物蓝图,感知认识这个世界。

当然这个阶段我们的文化蓝图也在同步的形成,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家人以及这个家庭环境。

我们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学校度过。这个阶段我们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没太多自主权。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已经意识到成长的本质,认识到文化蓝图的存在,就可以正确引导我们构件自己的文化蓝图;如果家长或者老师自己都没有正确的认知,那就只能靠运气了。所以这个阶段我们都是被动的“成长”。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比如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学习好,但是总是做不到;在工作中我们总是渴望做好工作,但是总是做不到.....

我们渴望成长,我们也努力过但是效果不大。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合适的方法不知道如何去做,更重要的我们不知道怎么成长,不了解成长的本质。所以困惑无奈。

这是一个分叉口,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有文化蓝图的存在,我们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没有意识到,只能苟且的生活,得过且过。

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就是我们已经认识到成长的本质,认识到文化蓝图的存在。但这并不够,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是从“看到”走到了“看见”。

以上各个过程都少不了践行,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只是认识到,而不去刻意练习,不去践行,那么你的蓝图就不会被改写,不会在大脑中形成沟壑。

看不到=》看到=》看见=》做到=》升级蓝图

END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