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老鼠变的吗
蝙蝠的祖先绝不是老鼠,它们是并列演化的关系,都是从形似老鼠的古哺乳动物进化来的。
哺乳动物的老祖宗
在科学分类中,蝙蝠叫做翼手目,属于哺乳纲的真兽下纲。翼手目1200多种,占哺乳纲总数的23%,为仅次于啮齿目(老鼠)的第二大目,这证明了蝙蝠演化的成功。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于距今2.25亿年前的晚三叠纪,由合弓类爬行动物的犬齿兽类进化而来。由于恐龙的生态钳制,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都没有很大发展。为了避开与恐龙的竞争,早期哺乳动物体型都很小,只有今天的蝙蝠或老鼠大小。它们选择了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不少种类都会爬树。
夜间活动看不清颜色,所以它们的色觉大大退化了,而听觉和嗅觉特别敏锐。更重要的是,它们发展出了内温性机制,能维持体温恒定,使它们在寒冷的夜晚也能保持在生理峰值活动。我们身上很多优秀的特质,都是这些“小不点”祖先留给我们的。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
距今6600万年前,一棵巨大的陨星撞击地球,长期压制哺乳动物的恐龙在这场大灾难中灭绝了,哺乳动物的发展迎来了重大转机。而哺乳动物的三大类群中以真兽受益最大,后兽4科中只剩1科,真兽7科中有6科存活了下来。大灾难结束以后,真兽下纲迅速适应辐射,填补空缺的生态位,蝙蝠和老鼠都是在这之后发展起来的当时地球上只有南、北两块大陆,两块大陆上的原始真兽各自发展,真兽由此也就分为两大类群:北方兽群和大西洋兽群。蝙蝠和老鼠都属于北方兽群。北方兽群进一步发展,蝙蝠和老鼠就在这时候分家了。
老鼠属于统兽总目,这个总目包括灵长目、皮翼目、啮齿目和兔形目,其中人类所在的目即灵长目。皮翼目的鼯猴和蝙蝠有些相似,也长出了膜状的翅膀,能长距离滑翔,这证明统兽类在进化史上也做过飞上天的尝试。然而,哺乳动物中成功飞起来的,只有劳亚兽总目的蝙蝠。
劳亚兽总目是真兽下纲最大的一个总目,包括翼手目(蝙蝠)、食虫目(刺猬和鼩鼱)、有蹄大目(鲸和有蹄类)和猛兽大目(食肉目和穿山甲)。原始劳亚兽的开枝散叶和蝙蝠的进化,从恐龙刚刚灭绝的时候就开始了。目前发现的最早蝙蝠化石可追溯至晚古新世(约5500万年前)。
在新生代来临之际,蝙蝠仍保留着它祖先的样子——树栖,以昆虫为主食,夜间活动。而这时地球正在经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恐龙虽然灭绝了,但环境还是一样湿热甚至更加湿热,飞行昆虫也越来越繁盛。树上的蝙蝠祖先为了取食日益丰富的飞行昆虫,开始频繁在树与树之间跳跃,经过代代自然选择,蝙蝠终于长出了翅膀,飞上了天。
哺乳动物向来视觉不佳,晚上光线又差,如果在树上活动还能勉强应付,但当蝙蝠飞起来,如果能确保抓住行动迅速的飞虫而又不撞树呢?为此,蝙蝠发展出了回声定位功能,它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物体就反弹回来,蝙蝠可以根据反弹回来的超声波判断前方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蝙蝠利用声波寻找食物。它们在飞行时,会发出声波频率极高的叫声。声音碰撞到昆虫后,会反射回声,蝙蝠根据回声来定位昆虫。利用声波寻找食物的招数被称为回声定位。蝙蝠从嘴或鼻子里发出信号,信号碰撞到昆虫反射回来,告诉蝙蝠它的晚餐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