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6-18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8万
展开全部
讲课老师:刘卫平

对于平仄的要求和限定具体到一首格律诗中,就表现为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

简单来说,平声字和仄声字必须交替运用,并且在数量上保持大体的平衡。出句和对句位置相同的字平仄大体相反,两联之间又形成一种黏的关系。

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这两种组句方式。依照平起、仄起、平收、仄收这四种可能,我们可以组合出的句式有四种。

第一种叫平起平收式, 就是开始的两个字是平声字,收尾的这个字是平声字,由于收尾的也是韵字,所以平起平收式我们可以称作平起入韵式,在五言句式中它就是平平仄仄平。

例如李白的诗句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这个石字今天念的是平声,过去念的是仄声中的入声。如果在七言中呢?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李白的诗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是平起仄收式,也可以叫做平起不入韵式。在五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平仄仄

例如杜甫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

在七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李商隐的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

第三种就是仄起平收式,也可以称作仄起入韵式。在五言中它是仄仄仄平平。

例如杜甫的诗句

月是故乡明。在七言中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陆游的诗句

柱杖无时夜叩门

第四种就是仄起仄收式。也可以称作仄起不入韵式。

在五言中举一个张九龄诗句的例子。

海上生明月。格式是仄仄平平仄。

在七言中举一个杜甫诗句的例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大家能看到的古往今来所有的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以上的格律句组合成篇。

如果你在一首诗中看到两句以上的句子,它的格律和上边的任何一种都无法对应,你就可以断定它不是近体诗。

例如杜甫的《望岳》开始的两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它的字调我们标出来就是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和上边的任何一句都无法对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望岳》这首诗并不是近体诗,而是一手五古,也就是说它是古代的自由体诗。

另有一种拗体诗,情况比较特殊,也不常见,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我们现在以五言绝句的首句不入韵式为例来说明,五言绝句的组句成篇的基本格式。

大家看一下唐人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仄仄平平仄)

天寒白屋贫(平平仄仄平)

柴门闻犬吠(平平平仄仄)

风雪夜归人(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我们可以把它变做仄仄仄平平,它就成了五言的仄起入韵式。

第二种情形我们可以看戴叔伦的《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平平平仄仄)

屈子怨何深(仄仄仄平平)

日暮秋风起(仄仄平平仄)

萧萧枫树林(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一句变作了平平仄仄平,它就成为五言的平起入韵式。

这两个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可以看出上面两首诗都是严格遵守平仄规律的,甚至没有一个字出律,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现实之中如果能做到格律这样严谨的作品其实并不是很多,而且我们做诗的时候,也没有必要一定以律害意,也就是说有时在创作中,为了能够自由的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没有必要做到完完全全的字有定声。在某些该用平声字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偶尔使用仄声字,在某些该用仄声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偶尔使用平声字。这样就造成作品和格律的要求大体对应又不完全对应的情形。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香菱谈律诗创作的时候就说过:“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当然是曹雪芹的观点,借黛玉之口说出。她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遵循格律固然重要,但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更为重要。有时候为了抒情达意,不尽合乎格律也应该允许。但是这种灵活的处理,要有一定的度。如果一个人的诗集中都是不合格律的作品,恐怕就不得不说这个人写诗的基本功是不过关的。

古人在创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口诀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在五律和五绝中就应该说成“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在七律和七绝中就是我们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个意思是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每一句中的单数位置的字,平仄可以适当的灵活处理。而双数位置的字即二四六,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去用字。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即有精有全的一个精神。

这一三不论或者一三五不论,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也给了诗人比较大的写作自由。但是这种观点首先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才能成立。

首先、在一句诗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数量应该大体相当。

第二、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里边,第一个字不能不论。在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个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

什么叫孤平?就是一句近体诗中,除过韵脚字以外,就剩下了一个平声字。约定俗成,这是格律诗创作中的大忌讳。

第三、一句诗的收尾的三个字不能全是平声,如果三个字都成了平声,就被称作三平尾。这也被约定俗成为近体诗创作的大忌讳。当然最后三个字最好也不能全是仄声。

之所以说上面这个两种类型是基本格式,是因为格律诗的其它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都是从这两种类型中推导出来的。只需要在每句的中间恰当的位置上再加上两个字,就可以把五言变成七言。

在四句诗后边,按照平仄分布规律再加上四句,就可以把五绝七绝变成五律七律。

下面我们分别做一下介绍

七绝第一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鲁迅的七绝《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其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大家可以对应前边的平仄格式和后边的具体诗句。

七绝的第二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律的第一种

举的例子是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五律的第二种

举的例子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七律的第一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晏殊的《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七律的第二种

我们举的例子是杜甫的《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以上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诗例给大家介绍了,格律诗组篇成局的基本格式。想要机械的硬背,那是不太容易记住的,也是不必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熟悉最简单的两种基本格式。根据我们的初学经验,从五言绝句推导出其它格式是一个窍门儿。也有人认为从格律上来讲,绝句是从律诗中截取相连的四句而来的,这种说法当然也有道理。

下一个环节要介绍格律诗的对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