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剧本名词解释是什么?

 我来答
小郑老师爱知识
高能答主

2022-04-12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郑老师爱知识
采纳数:346 获赞数:1376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能够尊重生活真实形态、让思想服从于生活而不是代替生活、弘扬现实主义传统的剧本都可以归纳为“第四种剧本”。

第四种剧本,得名于剧作家刘川的评论文章——《第四种剧本——评〈布谷鸟又叫了〉》,是其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

代表作品

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

杨履方、海默、岳野等戏剧家或是在解放区成长,或是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戏剧创作,所受影响大都是苏联的。而50年代苏联戏剧界观念的变革,尤其是重申“写真实”的观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第四种剧本”的创作及其审美特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