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当了几年皇帝,怎么死的
当了21年皇帝,病死的。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病逝,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扩展资料: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原来叫赵匡义,但是为了避兄赵匡胤的名讳,所以改成了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字廷宜。赵光义是宋宣祖和杜太后的第三个儿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也和他哥哥赵匡胤一样,红光升腾,整个屋子乃至街坊都充满了异香。
赵光义小时候特别与众不同,聪明伶俐,所有小孩子都畏服于他。公元960年,赵光义也参加了陈桥兵变,拥立他的兄长赵匡胤为帝。
之后,赵光义先后被封为都虞候、防御使等,最后被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公元976年,赵光义和赵匡胤在宫中饮酒,第二天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登基后,宋太宗南征北战,继续统一事业,他亲征太原,灭北汉,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那样割据的年代,他还气度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失败了。赵光义还扩大科举制度,改变了唐朝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公元997年,赵光义驾崩,享年59岁,在位22年。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光义
赵光义被箭伤所扰。
至道三年农历三月,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折叠病重去世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折叠政治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折叠军事
宋太宗朝与北方辽国契丹政权、西北夏州党项政权间的战争频发。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出征将帅,宋太宗开始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宋太宗朝“将从中御”政策施行效果并不尽理想。
赵光义对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两次北伐中,军粮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负;幽州及其周边遭遇兵燹,军粮供给受限;军粮征调地域较广、转输难度大。军粮供应的困境限制了宋军的军事行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赵光义两次北伐的失败。
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病逝,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扩展资料: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原来叫赵匡义,但是为了避兄赵匡胤的名讳,所以改成了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字廷宜。赵光义是宋宣祖和杜太后的第三个儿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也和他哥哥赵匡胤一样,红光升腾,整个屋子乃至街坊都充满了异香。
赵光义小时候特别与众不同,聪明伶俐,所有小孩子都畏服于他。公元960年,赵光义也参加了陈桥兵变,拥立他的兄长赵匡胤为帝。
之后,赵光义先后被封为都虞候、防御使等,最后被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公元976年,赵光义和赵匡胤在宫中饮酒,第二天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登基后,宋太宗南征北战,继续统一事业,他亲征太原,灭北汉,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那样割据的年代,他还气度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失败了。赵光义还扩大科举制度,改变了唐朝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公元997年,赵光义驾崩,享年59岁,在位22年。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赵光义继位后首先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侄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个女儿为国公主。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宋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赵光义都予以赦免。
不过,赵光义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幕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宋太祖朝的大臣。此外,赵光义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赵光义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宋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赵光义驾崩于万岁殿,时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一年。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十月己酉,葬于永熙陵。
赵光义早年受过箭伤,晚年“身带旧疮,每年发作,痛苦殊甚”,多年后疮发去世。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当天崩殂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