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救赎影评范文1500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肖申克救赎影评范文15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银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冲动所作出的行为被指控谋杀了与人偷情的妻子,被法庭判决为无期徒刑,关在肖申克监狱。安迪刚开始默默承受这一切,后来认识了瑞德和其他的一些人。并熟悉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其间安迪被姐妹花欺负,安迪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为监狱里的看管和军官们报税,后被监狱长看上,为他洗黑钱,成为他的附庸。安迪还用自己的执着每星期给州政府写信,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座图书馆。后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的到来,告知安迪是被冤枉的,却被监狱长暗杀。安迪终于决定越狱,爬过那个他用斧子挖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一个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监狱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监狱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同样感觉和“被制度化”感觉的瑞德却没有走布鲁克斯的老路--悬梁自尽,因为瑞德知道,还有样东西再等着他,所以他在房梁上写着“soisRed”之后就走了。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而安迪,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瑞德可以说是一个“坚强”的人,而安迪则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
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监狱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监狱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话感动千万人: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安迪坚持这样的信念,所以用那把小斧子挖了20年终于把那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挖通,但他并没有急于出逃,他在等待,他还在希望,希望法律能给他一个最终公正的结果。但安迪所等来的是典狱长无情的贪婪和谋杀。同时安迪也是执着的。
他每星期写一封信坚持几年之久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个图书馆。他还帮助汤米学习,从最基本的字母学起,最终被一所学习所录取。安迪向往自由,这种自由,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所以他不顾典狱长的恐吓,为监狱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囚犯,播放那首意大利歌曲。
那首歌曲就如同自由的阳光散在了每一个“被拘禁”人的心里,飘荡在肖申克监狱的上空。人们为这种声音所陶醉,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意义。但它代表了每一个向往自由的心,飞越肖申克监狱,奔向远方。安迪还为朋友赚得一箱冰凉的破,哪怕冒着生命的危险。他的行为,救赎了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因为他的到来,朋友们有了欢乐,有了对自由,信念的向往。因为他的越狱,朋友们有了他无尽的开心的话题。
在监狱冤屈20之久,安迪没有抱怨,依然如我的过话。此外他觉得对不起她的妻子,尽管他并没有谋杀她,但安迪一直觉得是他间接害死了他的妻子,所以他内疚,不能原谅自己,当20年的监狱生涯到来时,他觉得自己该偿还的都已经偿还了,在最后时刻,安迪还惦念着他的好友瑞德,告诉了瑞德他关于未来生活的构想。“那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地方。”这样一个地方,对于每一个曾经痛苦过的人都是非常向往的。当瑞德出狱后,找到他的好友安迪,两人会心一笑,该是何种愉悦的心情。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_1500字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
(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柔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破。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希望与自由的光。
——题记
影片以安迪的狱中好友瑞德的回忆开始:“一切都宛如梦境一样地不真实,只有当夜晚降临,四周漆黑一片,听到铁门关闭的声音,才忽然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真实实的。四周一片寂静,时间漫长无边,而剩下的只有思考。”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监狱的黑暗故事。黑暗在于司法的黑暗,在于其对人性的摧残。这种摧残不但限制了囚犯的精神自由,更扼杀了他们对生活仅有的向往。影片让人心生感动之处在于,它刻画了这样一个主人公——安迪。在黑暗体制的压迫下,安迪以极大的耐心、执着的信念,忍辱负重,完成了心灵的救赎,最终逃脱牢笼,到达希望与自由的圣地——芝华塔内欧。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刊载了这样的评论:“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锻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体制化下的人格畦型,是影片着力刻画的一个重点。在黑暗的肖申克监狱中,“以强凌弱、以老欺新”被视为天经地义,甚至是单调枯燥的囚狱生活中唯一的取乐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主人公,一个有着极高的文化层次和个人修养的银行家,意外的被指控谋杀,走进肖申克监狱,开始了监狱长诺顿所谓的“心灵救赎”的漫漫之旅。在很多老犯人眼中,看起来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肯定受不了这非人的折磨,必定会在入狱第一夜失声痛哭,像其他囚犯一样的沉沦。可是安迪却用沉默和坚韧,智慧和信念经受住了所有的一切。
在弥漫残忍、变态、暴唳、扭曲的监狱中,安迪可谓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放风时,尤如在静谧的公园中一样的闲庭信步;维修房顶时,冒着被狱警推下屋顶的风险,为狱友争取破;为了让狱友听上一段费加罗的婚礼,被关一周禁闭也在所不惜;为了让监狱不再枯燥,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最终争取到一笔经费在监狱建起图书馆;为了心中的希望和自由,长期忍受着监狱长的苛责与呵斥,不动声色,用一把小锤子,日复一日凿出一条通往新生的暗道。
肖申克,这座囚禁之所,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很多像老布一样的人,刚开始排斥它,慢慢习惯它,最后离不开它。得到假释的老布,离开了囚禁他大半生的地方,得到了久违的自由。但作为一个体制化的产物,对于狱外的世界他一无所知。连狱友仅有的尊重和友谊都失去的时候,最后他选择了自杀。就连充满智慧、看破一切的瑞德,也被监狱中的种种体制束缚,无法找寻真正的自由。只有安迪,凭借着内心的那份坚忍,经历了血与火的心灵救赎,逃离了这个人间炼狱。安迪最终还是走了,有些鸟儿的颜色太鲜艳了,它们是关不住的。
也许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安迪始终带着一种含义不明的表情,沉默却意志坚定,机敏过人却从不无谓地冒险。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目标。当他终于爬出500米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开了一道夺目霹雳的亮光。光芒之下,那些懦弱的灵魂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颤抖,久久无法平息。
每个人都为希望而生存,为自由而奋斗。但是在社会、生活、家庭的种种“体制”下,希望在一点点沦丧,自由在一寸寸丧失。但愿每个心存希望梦想的人,都能从安迪身上看到,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挫折多么沉重,永不放弃对希望与自由的追求,为了心中的芝华塔内欧,永往直前。最后,把安迪留给瑞德的那封信送给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银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冲动所作出的行为被指控谋杀了与人偷情的妻子,被法庭判决为无期徒刑,关在肖申克监狱。安迪刚开始默默承受这一切,后来认识了瑞德和其他的一些人。并熟悉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其间安迪被姐妹花欺负,安迪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为监狱里的看管和军官们报税,后被监狱长看上,为他洗黑钱,成为他的附庸。安迪还用自己的执着每星期给州政府写信,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座图书馆。后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的到来,告知安迪是被冤枉的,却被监狱长暗杀。安迪终于决定越狱,爬过那个他用斧子挖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一个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监狱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监狱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同样感觉和“被制度化”感觉的瑞德却没有走布鲁克斯的老路--悬梁自尽,因为瑞德知道,还有样东西再等着他,所以他在房梁上写着“soisRed”之后就走了。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而安迪,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瑞德可以说是一个“坚强”的人,而安迪则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
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监狱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监狱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话感动千万人: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安迪坚持这样的信念,所以用那把小斧子挖了20年终于把那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挖通,但他并没有急于出逃,他在等待,他还在希望,希望法律能给他一个最终公正的结果。但安迪所等来的是典狱长无情的贪婪和谋杀。同时安迪也是执着的。
他每星期写一封信坚持几年之久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个图书馆。他还帮助汤米学习,从最基本的字母学起,最终被一所学习所录取。安迪向往自由,这种自由,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所以他不顾典狱长的恐吓,为监狱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囚犯,播放那首意大利歌曲。
那首歌曲就如同自由的阳光散在了每一个“被拘禁”人的心里,飘荡在肖申克监狱的上空。人们为这种声音所陶醉,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意义。但它代表了每一个向往自由的心,飞越肖申克监狱,奔向远方。安迪还为朋友赚得一箱冰凉的破,哪怕冒着生命的危险。他的行为,救赎了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因为他的到来,朋友们有了欢乐,有了对自由,信念的向往。因为他的越狱,朋友们有了他无尽的开心的话题。
在监狱冤屈20之久,安迪没有抱怨,依然如我的过话。此外他觉得对不起她的妻子,尽管他并没有谋杀她,但安迪一直觉得是他间接害死了他的妻子,所以他内疚,不能原谅自己,当20年的监狱生涯到来时,他觉得自己该偿还的都已经偿还了,在最后时刻,安迪还惦念着他的好友瑞德,告诉了瑞德他关于未来生活的构想。“那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地方。”这样一个地方,对于每一个曾经痛苦过的人都是非常向往的。当瑞德出狱后,找到他的好友安迪,两人会心一笑,该是何种愉悦的心情。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_1500字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
(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柔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破。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希望与自由的光。
——题记
影片以安迪的狱中好友瑞德的回忆开始:“一切都宛如梦境一样地不真实,只有当夜晚降临,四周漆黑一片,听到铁门关闭的声音,才忽然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真实实的。四周一片寂静,时间漫长无边,而剩下的只有思考。”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监狱的黑暗故事。黑暗在于司法的黑暗,在于其对人性的摧残。这种摧残不但限制了囚犯的精神自由,更扼杀了他们对生活仅有的向往。影片让人心生感动之处在于,它刻画了这样一个主人公——安迪。在黑暗体制的压迫下,安迪以极大的耐心、执着的信念,忍辱负重,完成了心灵的救赎,最终逃脱牢笼,到达希望与自由的圣地——芝华塔内欧。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刊载了这样的评论:“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锻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体制化下的人格畦型,是影片着力刻画的一个重点。在黑暗的肖申克监狱中,“以强凌弱、以老欺新”被视为天经地义,甚至是单调枯燥的囚狱生活中唯一的取乐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主人公,一个有着极高的文化层次和个人修养的银行家,意外的被指控谋杀,走进肖申克监狱,开始了监狱长诺顿所谓的“心灵救赎”的漫漫之旅。在很多老犯人眼中,看起来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肯定受不了这非人的折磨,必定会在入狱第一夜失声痛哭,像其他囚犯一样的沉沦。可是安迪却用沉默和坚韧,智慧和信念经受住了所有的一切。
在弥漫残忍、变态、暴唳、扭曲的监狱中,安迪可谓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放风时,尤如在静谧的公园中一样的闲庭信步;维修房顶时,冒着被狱警推下屋顶的风险,为狱友争取破;为了让狱友听上一段费加罗的婚礼,被关一周禁闭也在所不惜;为了让监狱不再枯燥,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最终争取到一笔经费在监狱建起图书馆;为了心中的希望和自由,长期忍受着监狱长的苛责与呵斥,不动声色,用一把小锤子,日复一日凿出一条通往新生的暗道。
肖申克,这座囚禁之所,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很多像老布一样的人,刚开始排斥它,慢慢习惯它,最后离不开它。得到假释的老布,离开了囚禁他大半生的地方,得到了久违的自由。但作为一个体制化的产物,对于狱外的世界他一无所知。连狱友仅有的尊重和友谊都失去的时候,最后他选择了自杀。就连充满智慧、看破一切的瑞德,也被监狱中的种种体制束缚,无法找寻真正的自由。只有安迪,凭借着内心的那份坚忍,经历了血与火的心灵救赎,逃离了这个人间炼狱。安迪最终还是走了,有些鸟儿的颜色太鲜艳了,它们是关不住的。
也许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安迪始终带着一种含义不明的表情,沉默却意志坚定,机敏过人却从不无谓地冒险。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目标。当他终于爬出500米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开了一道夺目霹雳的亮光。光芒之下,那些懦弱的灵魂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颤抖,久久无法平息。
每个人都为希望而生存,为自由而奋斗。但是在社会、生活、家庭的种种“体制”下,希望在一点点沦丧,自由在一寸寸丧失。但愿每个心存希望梦想的人,都能从安迪身上看到,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挫折多么沉重,永不放弃对希望与自由的追求,为了心中的芝华塔内欧,永往直前。最后,把安迪留给瑞德的那封信送给大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