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粤语是这样学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粤语两年了,在此做一个总结。
现在的水平: 能听懂广州各地的口音,交流没有问题,字不会写,香港的文章不太懂(繁体字认不全)。
两年能有这个水平貌似也很不错了?非也,标准粤语我自小能听懂,港剧完全不在话下,所以两年的时间只做了适应和学习口音这件事。
基础: 我的家乡在粤西,母语也是白话,只是不属广府,所以和广州话是远房堂亲,不经过学习,相互间也能听懂一些。小时候经常在电视里看《外来媳妇本地郎》,《乘龙怪婿》等地方台节目,还有粤语配音的动画片,TVB的港剧等等,再加上和母语有所相近,渐渐的会听粤语了。
但是我并没有去跟着电视模仿,学习怎么去说粤语。一来是跟母语相近,学了标准粤语之后怕家乡话的口音会被带过去,二来不觉得自己长大后会留在广东,怕学了粤语之后普通话说不准……
一直到了 21岁 ,我 才开始学着说粤语 的,所以用的是适合成人学习的方法。
学习过程:
1.发音
第一步就是学音标,从网上找了资料跟着读。
我学语言的时候,都是喜欢先掌握一套标识发音的工具。发音怎样先不管,有了这套工具,才可以给文字注上标准的读音。
因为有了能听懂的基础,可以从已知的例子中反推出音标的读法,再学习新的例子,发音这关马马虎虎的勉强就过去了。九个调大半能认出来,有一些还是容易混淆,毕竟在原本认知中不存在的东西,很难分辨清楚的。
但是九个调分不清,也不妨碍日常交流。有口音这种事情太正常了,广州本地还有几种特别夸张的口音呢,最北的从化和最南边的南沙简直称得上语言不通好吧。相比之下我这种跟着标准音标练习过的家伙,说的粤语已经是非常非常标准,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2.词句
发音勉强过关了,接下来才是困难的地方。你不能把粤语区当成自己原有的世界,这是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用词和俗语跟普通话那个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粤语说法,并不能想当然地从普通话里译过去。
我曾经吃一种当地叫“频婆”的果子,吃了三年才知道原来这种果子叫做“凤眼果”,而且是知道了“凤眼果”之后,才百度出“频婆”这两个字,之前一直都只是知道读音而已。然而我是认识这个果子的,当地人也是,哪怕大家都不懂凤眼果是什么玩意,我们也可以轻松谈论起那个发音为“频婆”的果子。
遇到了事物,就去了解它的粤语说法,完全可以不用在乎它的普通话叫法是什么。学语言,就是要把世界当成新的世界来探索和了解,而不是用另外一种语言去强行翻译。
当然了,强力推广了普通话之后,很多年轻一代的广州人也不怎么会用到传统地道的说法,大部分的词语直接从普通话里翻译。毕竟广州的教育里,文字是按照普通话来学的,没有了文字的加持,粤语的用词很容易被普通话的用词替代掉(比如说“洗衣粉”,老阿姨很少直接用这三个字来表述这种白花花的粉状物吧)。
这一点上,广州和香港还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广州人说话的用词和香港人说话差别很大(香港粤语里有大量英语外来词)。
谈起香港就是,很洋气咯,各种港俚妙趣横生,港剧里能学到不少。我现在待在乡下地方,上了年纪的人都爱看《七十二家房客》,所以港俚不通行,只有年轻人之间偶尔会说一下。
3.文章
我还不会用粤语看书和写文章,╮(╯▽╰)╭。
最后,希望自己以后能脱离文盲水平,能够看得懂粤语的书,用粤语写下味道十足的文章咯。
现在的水平: 能听懂广州各地的口音,交流没有问题,字不会写,香港的文章不太懂(繁体字认不全)。
两年能有这个水平貌似也很不错了?非也,标准粤语我自小能听懂,港剧完全不在话下,所以两年的时间只做了适应和学习口音这件事。
基础: 我的家乡在粤西,母语也是白话,只是不属广府,所以和广州话是远房堂亲,不经过学习,相互间也能听懂一些。小时候经常在电视里看《外来媳妇本地郎》,《乘龙怪婿》等地方台节目,还有粤语配音的动画片,TVB的港剧等等,再加上和母语有所相近,渐渐的会听粤语了。
但是我并没有去跟着电视模仿,学习怎么去说粤语。一来是跟母语相近,学了标准粤语之后怕家乡话的口音会被带过去,二来不觉得自己长大后会留在广东,怕学了粤语之后普通话说不准……
一直到了 21岁 ,我 才开始学着说粤语 的,所以用的是适合成人学习的方法。
学习过程:
1.发音
第一步就是学音标,从网上找了资料跟着读。
我学语言的时候,都是喜欢先掌握一套标识发音的工具。发音怎样先不管,有了这套工具,才可以给文字注上标准的读音。
因为有了能听懂的基础,可以从已知的例子中反推出音标的读法,再学习新的例子,发音这关马马虎虎的勉强就过去了。九个调大半能认出来,有一些还是容易混淆,毕竟在原本认知中不存在的东西,很难分辨清楚的。
但是九个调分不清,也不妨碍日常交流。有口音这种事情太正常了,广州本地还有几种特别夸张的口音呢,最北的从化和最南边的南沙简直称得上语言不通好吧。相比之下我这种跟着标准音标练习过的家伙,说的粤语已经是非常非常标准,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2.词句
发音勉强过关了,接下来才是困难的地方。你不能把粤语区当成自己原有的世界,这是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用词和俗语跟普通话那个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粤语说法,并不能想当然地从普通话里译过去。
我曾经吃一种当地叫“频婆”的果子,吃了三年才知道原来这种果子叫做“凤眼果”,而且是知道了“凤眼果”之后,才百度出“频婆”这两个字,之前一直都只是知道读音而已。然而我是认识这个果子的,当地人也是,哪怕大家都不懂凤眼果是什么玩意,我们也可以轻松谈论起那个发音为“频婆”的果子。
遇到了事物,就去了解它的粤语说法,完全可以不用在乎它的普通话叫法是什么。学语言,就是要把世界当成新的世界来探索和了解,而不是用另外一种语言去强行翻译。
当然了,强力推广了普通话之后,很多年轻一代的广州人也不怎么会用到传统地道的说法,大部分的词语直接从普通话里翻译。毕竟广州的教育里,文字是按照普通话来学的,没有了文字的加持,粤语的用词很容易被普通话的用词替代掉(比如说“洗衣粉”,老阿姨很少直接用这三个字来表述这种白花花的粉状物吧)。
这一点上,广州和香港还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广州人说话的用词和香港人说话差别很大(香港粤语里有大量英语外来词)。
谈起香港就是,很洋气咯,各种港俚妙趣横生,港剧里能学到不少。我现在待在乡下地方,上了年纪的人都爱看《七十二家房客》,所以港俚不通行,只有年轻人之间偶尔会说一下。
3.文章
我还不会用粤语看书和写文章,╮(╯▽╰)╭。
最后,希望自己以后能脱离文盲水平,能够看得懂粤语的书,用粤语写下味道十足的文章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