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方法:
1、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肯定、赞赏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4、以生活为教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5、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平等的氛围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扩展资料:
1、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人的环境比物的环境还重要;倡导“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等有远见、独创性的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想。
2、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自主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小孩子学习事物需自己学习。“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幼儿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最危险的,就是他没有思想的机会。
我们人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情,所有的活动,十之八九都是习惯。早上起来,穿衣是习惯,吃饭是习惯,走路是习惯,写字是习惯,运动是习惯,睡是习惯,一切的一切,都受习惯的支配,思想的时间却是很少。
因此,凡是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也就是说“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在肯定、赞赏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
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应多鼓励。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
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应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朋友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
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应给与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
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的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以生活为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每一个人都应当向它们领教,向它们探讨。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
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会儿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会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在生活中哪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
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5、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平等的氛围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幼儿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所以对于第一次的动作,教师要格外留意教导,以免错误。
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