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诗词创作上有哪些艺术成就
概括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
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
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
一、诗风
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
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26],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
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
其书法不拘小节,字形章法布局俱佳,颇有右军遗意,唯用笔失之草率,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二十世纪末更被誉为〈兰亭序〉、〈祭侄帖〉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
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
二、词风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
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
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
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豪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
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
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的词风被归类在“豪放派”,所以与周敦颐的“格律派”大相径庭。
南宋时知名的词人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词人,后世将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
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扩展资料:
其他
1、书风
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
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不拘小节,率意为之,二十世纪末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
〈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2、画风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