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舱氧气怎么来的
太空舱氧气怎么来的如下:
第一种方法是从地面直接带氧气罐。这种方法最为直接,但是效率最低。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固体原料利于存储,可以用较小的体积储备较多的氧气。
例如,装着粉末状氯酸钠和铁粉混合物的金属罐子,在点燃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氧气。商用飞机在舱内气压下降时也会采用相似的办法制氧。
第三种方法是电解水。目前,这种方式是航天员在空间站中获取氧气最主要的手段。数据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要消耗550升氧气,而一升水电解后能生成620升氧气,所以电解一升水就足够供给一名宇航员一天所需的氧气。
电解水原理:
电解水的副产物氢气则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水和甲烷,甲烷排放到太空中,水则经过处理成为饮用水。
我国空间站内的电解水装置在产生氧气和氢气后,氧气会被航天员们吸进去然后置换出二氧化碳,之后二氧化碳会被收集起来再和之前产生的氢气进行反应,最后生成可以被再次分解的水,以及易燃易爆的甲烷气体。
当甲烷被排出空间站后,就可以继续进行电解水过程了,根据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在国产空间站里只需要分解1升水,就能循环产生620升氧气,完全能满足一名航天员一天550升氧气的呼吸需求,每天最多电解3升水,就能保证三名航天员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