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炷香等于多少时间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代一炷香等于一小时。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源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相关考虑
仔细想想,在古代,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虽然也有日晷、漏壶等工具,但是以香计时,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
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除了“一炷香”,还有一盘香、一炉香。人们还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荒”。
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荒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荒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
人们还在香荒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道观、寺院用作计时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