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他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08-1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阅 读 大 纲

——

引言 >> 赵光义登上政治舞台 >> 金匮之盟 >> 赵光义的威胁和反制 >> 烛光斧影 >> 惯性思维


引 言

——

准确的说,赵匡胤不是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的,而是赵光义强行接收的,但是他接受的很平稳,没有遭到赵匡胤儿子们的反抗,在古代,皇位都是传给儿子的,这种传给弟弟而且没有反抗的情况,就给我们留下了疑问。


正 文

——

丨丨 赵光义登上政治舞台


赵光义能登上政治舞台,绝不因为他是赵匡胤的弟弟,而是因为他在‘陈桥兵变’的时候立过大功。赵光义比哥哥赵匡胤小12岁,在‘陈桥兵变’的时候,他的年纪才刚刚21,有史学家质疑过,说赵光义不在‘陈桥兵变’的现场。这种说法是有可能的。

但是,不在现场并不表示他没有参与,他有可能是密谋者之一。一般的观点认为,陈桥兵变就是赵光义和赵普两个人合谋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主动发起者’这个身份,可不是一个小功劳。

我想赵光义应该就是凭借着这个功劳,登上了宋朝的政治舞台。

赵光义和赵匡胤不一样,他没有赵匡胤的胸怀,而且精于算计。这在他当晋王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小肚鸡肠,主要体现在杀害柴宗训、后主李煜、以及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等人身上。



宋朝建立之后,赵光义因为有功,逐步的被赵匡胤加封为晋王、开封府尹。这两个官职非常的重要,我们在后面再提。

赵光义当初能劝哥哥推翻后周,那么他有没有想过,通过哥哥将皇位传给自己呢。这是个假设,但并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当他当上开封府尹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拉拢行动。

开封府尹,就是当时的首都市长,手里控制着首都的一切关系网,从上到下,从宰职到下面的办事员,无一不是他拉拢的对象。仅仅几年时间,他基本已经控制了整个官场,可以说在官场中他游刃有余,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这种被赵光义左右的感觉,赵匡胤觉得很不舒服。赵匡胤又不是傻子,他本身也是权谋高手,怎么会看不出弟弟的这点把戏呢,但是有让他头疼的事情。这就是后来存在争议的‘金匮之盟’。



丨丨 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操作者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杜太后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老太太。一天,他将赵匡胤、赵光义、赵普,三人叫到自己的跟前,问赵匡胤这样一个问题,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能登上皇位吗?”

赵匡胤在母亲面前自然不敢说大话吹嘘自己,他谦虚的说:“可能这是上天庇佑的吧。”

杜太后说:“不是,因为世宗的儿子柴宗训年纪太小,你才有机会,他若是个成年人,你这一辈子只能是个臣子。”

赵匡胤一听,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杜太后接着说:“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让你死了之后,将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死了之后,再将皇位传给四弟廷美,廷美死了之后,再传回来给德昭,如此,我们的江山就稳固了。”



赵匡胤一听到这些话就有些皱眉头,但是此时杜太后身体不好,而他又是个孝子,只能答应安慰母亲。但是杜太后还挺精明,她让赵普把话记下来,然后让兄弟俩签字,做成一份盟书,收藏在一个盒子里,这就是‘金匮之盟’。

据史学家考证,‘金匮之盟’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具体内容是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从此,赵匡胤就背负了一个心理上的包袱。

还有,杜太后的这个想法,曾经在一次家宴上提起过。当时,整个家族的人都在场,也就是说,所有赵家人都知道将来皇位的传位顺序。这就是说,赵匡胤想瞒都瞒不住。



丨丨 赵光义的威胁和反制


‘金匮之盟’给赵匡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他的儿子却在一天天长大,儿子德昭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已经具备了接替皇位的资格。儿子终究比兄弟要亲一点,所以赵匡胤的心思就动了。

问题是,赵光义已经把整个开封府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赵匡胤想干点什么事情都干不成。面对着弟弟赵光义的威胁,赵匡胤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迁都。

迁都,是摆脱赵光义最好的方法。只要迁都成功,赵光义所有的势力都会化为泡影。迁都的地点选择在了洛阳。

从地理位置上讲,洛阳比开封更有优势,而且洛阳这个地方曾经就是帝都,迁都到那去最好不过了。于是赵匡胤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百官们的反应是,一致反对。

文武百官全部反对,这让赵匡胤更加确信了自己的想法,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整个开封都是弟弟的势力,再不走自己就要被架空了。



赵匡胤利用皇权让百官们商议迁都,但是百官们纷纷上疏反对。最后,迁都的事没迁了。最直接的原因是赵光义的一句话,“在德不在险”。

‘在德不在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当皇上的有德行,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天然的保护屏障。这一句话就把赵匡胤给膈应住了。意思很明显,只要你的德行够好,天下就能安定。

赵匡胤想的如此高招,就这样被赵光义和他的势力化解了。但是赵匡胤并不死心,他又想出了反制的第二招,分权。

赵匡胤迁都不成,于是将自己的四弟赵廷美叫来,给他加官进爵,目的就在于分化赵光义的权利,说实话,这招真的也挺好。赵匡胤不愧是一代英主,但是,上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丨丨 烛光斧影

‘烛光斧影’是 历史 上的一个疑案,到如今都没有一个定论,没有人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

那是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夜晚,开封府的皇宫之中,只有两个值班的小宦官。外面还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赵匡胤有旨意,召赵光义进宫。赵光义来了,两个人就在一个房间里吃着火锅聊着天。

突然,一个小官宦看见房间里出现了一个斧头的影子,听见里头说:“好做,好做。”接着第二天,赵匡胤就死了。

赵匡胤死后,皇后命宦官王继恩去找赵德芳来。按照皇后的意思,皇位应该由赵德芳继承。但是,王继恩却把赵光义给叫过来了。当时皇后大吃一惊,然后跪在了赵光义的面前,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全托付给官家了。”

赵光义说:“共富贵”。



这就是赵光义登上皇位的全过程。

史书上简简单单几行字,里面却风云诡谲。第一:赵匡胤身体没有任何病,为什么就突然暴亡了呢,他的死因至今都没有解开。赵匡胤的身体非常好,据传,他是所有皇帝当中武功最好的,他自创了‘太祖长拳’。

第二:皇后叫宦官王继恩去叫赵德芳,为什么王继恩自作主张把赵光义叫来了。这足以说明赵光义的势力已经不限于文武百官了,他连后宫都已经渗入进去了。

第三:皇后见到赵光义非常吃惊,之后,她却叫赵光义为‘官家’,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是否能说明当时的形势有多么的微妙。我想那肯定是身家性命系于一句话。皇后也是个明白人。



丨丨 惯性思维

赵光义登上了皇位,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这是不正常的。从秦始皇到后周世宗之前,皇位都是传给儿子的,传给兄弟那都是权宜之计。如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怎么着也轮不到赵光义呀。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我在第一节留下的问题。

从唐灭亡到后周,这段时间大约是53年,被称为五代时期,这段时期,几乎没有正规的立过太子。也就是说,梁唐晋汉周的第二任皇上,都不是以太子的身份当上皇上的,到了后周时期,郭威传位给柴荣也是这样的。

郭威没有立柴荣为太子,柴荣是以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身份登上皇位的。这就是我在前面说的,为什么晋王加开封府尹是个非常重要的官职。因为这两个官职合在一起可以把控整个朝廷。

所以,当赵光义被封为晋王、开封府尹的时候,所有文武百官的心里突然就闪现出了柴荣的影子,所有人的印象是,赵光义将要接替皇位,这就是文武百官没有反应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替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出头的原因。



这说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一种惯性思维的问题。在唐朝末期和五代时期,如果皇上想杀一个节度使,那么他会让这个节度使换防,调到另一个地方当节度使。所以,在节度使看来,只要皇帝让我换防,就表示要杀我。

同理,当有人以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身份登上过皇位,人们就认为,当上了晋王加开封府尹就是皇位的继承人了。

最让人郁闷的是,赵匡胤就真的没有立太子。如果他当初立了两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就不会有赵光义什么事了。赵光义再敢抢皇位,那就是谋反了。

至于赵匡胤为什么没有立太子,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匡胤也不知道自己会突然死亡。这完全是个意外事件。当然,有人提出,是赵光义看到赵匡胤要对自己动手,所以在烛光斧影的时候,赵光义把赵匡胤给杀了。

我个人是持不同意见的,因为臣子杀皇上这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而且,赵匡胤武功那么高,赵光义怎么可能杀的了呢。



赵光义做了皇上之后,风平浪静。他开始大肆的封官,对于自己的弟弟廷美,还有他的两个侄子,就是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和德芳,也都封王。但是,无论他怎么做,他接班这个事情,总是有那么点欠缺。所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开始挥动了屠刀,将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弟弟,和两个侄子,开始贬黜和杀害。

当然不是明着杀害,而是用手段逼死,这里不再详说。

为了证明皇位的正当性,赵光义和赵普还有一段交易,就是金匮之盟。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因为上面记载了赵匡胤要将皇位传给赵光义,如果找到了金匮之盟,那么他就是合法继位的了,谁也不能说什么。

这个盟书是赵普保存着的,杜太后对赵普非常的信任,当是自己的儿子一样信任,所以让他给保管。赵普当时被贬在外地,赵光义以宰相之职和他做交易。结果金匮之盟大白于天下,证明了赵光义的合法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