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子年是哪一年
戊子年对应的年份有如2008、1948、1888年等。
戊子年就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个,60年一周期。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5年称“戊子年”。年份数除以60余28,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5,除以12的余数是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戊子年”。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历。
干支纪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历书(即黄历)皆如此。民国后,皇帝年号被弃用,农历只能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
而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常把干支历和农历混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子年
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5年称“戊子年”。对应的公历年份如2008、1948、1888等,以此类推,60年为一周期。
计算方法是,年份数除以60余28,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5,除以12的余数是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戊子年”。
扩展资料
1、“戊子年”的历史来源: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历。
干支纪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历书(即黄历)皆如此。民国后,皇帝年号被弃用,农历只能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
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常把干支历和农历混淆。
2、“戊子月”的相关介绍:
天干乙年和庚年,大雪到小寒的时间段,就是戊子月,如:1975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80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85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90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95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2000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以此类推。
干支纪月多用于命理学,历法不常用。故其以节气月为基础,没有以朔望月为依据,这不同于历法常用的干支纪年以农历年为基础。事实上,近年来流传甚广的干支年起于当年立春,是命理学的观点,不是民间普遍的做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子年
戊子年是: 1888年、1948年、2008年、2068年、2128年……(60年一周期) 。
农历用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对应十二生肖
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纪年就是从甲子年开始。第一年甲子,第二年乙丑,第三年丙寅,以此类推。60年后就又回到甲子年了。
戊子的意思是:
戊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前一位是丁亥,后一位是己丑。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5年称"戊子年"。年份数除以60余28,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5,除以12的余数是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戊子年"。
扩展资料:
丙戌年
丙戍年是: 1886年、1946年、2006年、2066年、2126年。
在六十甲子当中,10个天干,12个地支,丙戌年最近的年是2006年。
火狗(丙戌年——1886年、1946年、2006年、2066年、2126年)
戊午年是:
戊午年是:1918年、1978年、2038年、2098年、2158年。
在六十甲子当中,10个天干,12个地支,戊午年最近的年是2038年。
土马(戊午年——1978年出生)
参考资料:
第二个戊子年是哪一年呢?第二个戊子年就是第一个戊子年减60年,也就是这公元前2613年……,那么离我们最近的戊子年是哪一年呢?根据上述我们可以推出现在我们所处的是第79个甲轮回,而本轮回的第一个戊子年是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