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情况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情况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XX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及种养大户等。截止20XX年8月,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即浪伏茶叶公司;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即宏鑫茶叶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其中茶叶企业6家,缫丝企业1家,中药材企业2家,木材加工企业2家,油茶加工企业2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其中种植类98家(茶叶22家,中草药20家,果蔬28家,桑蚕9家,烟叶2家,油茶6家,其他种植9家);养殖类60家(养牛8家,养猪22家,养羊5家,养鸡19家,养鱼4家,其他养殖2家);农机服务类3家;其它20家。有家庭农场13家。其中泗城镇3家、下甲镇2家、逻楼镇1家,加尤镇4家、玉洪乡3家。有“一乡一业”乡镇1个,即加尤镇获得市级“一乡一业”(茶叶)称号。有“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其中,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称号2个,一个是沙里乡浪伏村(茶叶专业),一个是加尤镇百陇村(茶叶专业),市级“一村一品”称号2个,一个是下甲镇平怀村(桑蚕专业),一个是玉洪乡那力村(茶叶专业)。有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茶叶专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值 47822.06万元,经营总收入预计 64160.31万元,带动农户12000多户。
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1.726万亩, 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42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99家。茶叶是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全县8个乡(镇)共有1.13万户5万余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产业对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 20XX年1-8月份全县干茶产量达406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3%;产值260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茶农人均收入5157元,茶农户均收入2309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
(二)桑蚕产业。全县桑园总面积6.2万亩,其中实际投产桑园4.5万亩,20XX年新种桑园1.0万亩。1-8月份全县已发蚕种63956张,销售鲜茧46048.71担,同比增长32.62%;产值9439.98万元(均价2050元/担),同比增长39.97%;覆盖带动群众5109户22991人,户均收入1.85万元,人均收入4106元,其中覆盖带动贫困户1695户7628人。
(三)油茶产业。我县油茶总面积25.7万亩(其中产前期1.9万亩、初产期0.6万亩、盛产期20.5万亩、衰产期1.3万亩、新造林地1.4万亩),约占全市油茶总面积的36.7%,位居全市第二。2015年全县产油茶生果36300吨,干籽8240吨,年产毛油2360吨,产值1.78亿元(含毛油、茶麸及油茶精炼油等附加值),带动贫困户脱贫320户,贫困户户均油茶收入达5400元/户。20XX年完成新种油茶2000亩和油茶低产改造1万亩,受益群众650户2730?人,油农户均增收12000元。
(四)烤烟产业。我县烤烟生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烟农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等综合措施,扎实抓好全县烤烟生产工作。今年全县完成烤烟种植面积5980亩,占县计划任务6500亩的92%,占市计划任务5200亩的115%,其中其中田烟5346亩,地烟634亩。目前已处于烟叶收购阶段,截止日前,全县已收购烟叶7225.13担,收购金额793.32万元,均价10.98元/斤,上等烟比例46.57%。
(五)养殖产业。一是种草养畜工作加快发展。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不断推动全县草食动物规模化养殖发展,今年新增牧草种植1100亩,新增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17个,配套养殖肉牛646头;新增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8个,配套养殖山羊3770头;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配套养殖肉兔1.13万只。二是林下养殖加快发展。积极引导组织实施林下养殖,朝里乡连群养禽、玉洪乡运浩XX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林下养殖示范小区,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累计完成“百林”鸡规模养殖户36户,配套养殖肉鸡11.39万羽,今年以来全县出栏鸡173.13万羽。三是特色养殖业持续发展。在抓好生猪、肉牛、肉禽支柱产业外,重点发展XX乌鸡、豚狸等特色养殖。全县豚狸规模化养殖32户配套养殖11.32万只,目前存栏9.6万只。XX乌鸡规模养殖示范户30户共养殖1.3万羽,正在申报“XX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全县共有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3个,上半年出栏肉猪8.61万头。
(六)水果产业。我县围绕牛心李、火龙果、芒果等项目,以市场为主导,促水果产业提档升级。现我县有水果面积4.9万亩,其中牛心李1.5万亩,柑橘1.3万亩,芒果0.7万亩,桃果0.7万亩,其他水果0.7万亩。挂果面积2.9万亩,全县3600多户0.66万人参与水果种植。2015年水果总产量8500余吨,产值8250万元,果农户均收入9600元,人均收入2200元。20XX年完成水果种植面积3175亩,其中,芒果1300亩,柑桔180亩,毛葡萄45亩,李果900亩,百香果200亩,大青枣100亩,枇杷150亩,猕猴桃200亩;新引进种植珍珠李30亩、红心蜜柚20亩、沃柑试种50亩。
(七)中草药。目前,我县中草药种植总面积已达1.24万亩。其中,其中,田七2080亩,葛根2000亩,鸡骨草2000亩,三叶青2360亩,板蓝根1000亩,其他中药材3560亩。20XX年新种田七300亩,牛大力250亩。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 做大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强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优质粮、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总规模达 45 万亩。其中: 粮食种植21.1万亩,水果面积7.03万亩,烤烟0.56万亩,茶园面积11.2万亩,桑园面积5.2万亩,其他0.3万亩。 全县通过加大指导、扶持、服务等办法,培育、发展了一批综合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
(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20XX年原有15家龙头企业的基本上,今年上半年,我县又有凌春茶叶公司和绿贵茶叶公司2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正等候上级审批。目前,15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 4.78亿元,预计销售收入6.41亿元,直接带动农户3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0户。
(三)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至2013年底,全县仅有合作社52家,2014年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14年注册34家,2015年注册42家,20XX年1-8月注册53家。截止20XX年8月,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注册资金 2亿元,成员人数达2550人。今年上半年,我县向自治区推荐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目前,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已经公示,如无异议,将产生区级示范社。目前,我县正在审核《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拟通过评比合格社、示范社,奖励合格社、示范社,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发挥作用。
(四)大力打造“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201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凌办发【2014】76号印发了《XX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XX县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获得了较快发展。全县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各类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发展“一村一品” ,逐步形成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新机制。通过强龙头、促合作、带基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步形成了以点带村、多村连片、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我们推荐百陇村为国家级“一村一品”茶叶类专业村。今年7月份,国家农业部正式行文,我县加尤镇百陇村获国家第六批“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称号。目前,还有11个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评定标准,待到时机成熟即可向上级申报。
(五)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方面,XX县起步比较晚。前年,全县仅有2个家庭农场,去年新增8家,今年1-8月,家庭农场发展较慢,仅有2家注册开场,全县家庭农场总数也才有13家。同时,我县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培育一批适应新时期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加快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去年,XX县依托茶叶产业,成功创建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百色市第二个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我县正依托桑蚕产业和水果产业,再建设1个县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1个乡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七)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去年,电子商务在XX正式起步。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大力推动XX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目前止,全县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组织人员培训3期120人/次。目前,已有2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通了网上商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农户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2015年,15家龙头企业缴税1569.44万元,平均每家纳税120.72万元。三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比如油茶加工的2家企业,已低于市级龙头企业的标准,县人民政府已向市里报告,拟予摘牌;四是企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五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链;六是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七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九是科技支撑力弱;十是农机化水平不高。
五、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一)利用《XX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做好国家级、区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集群。
(三)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抓好的示范社建设。
(四)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宣传商标富农、品牌兴农的'成功典型,全面提升农产品创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围绕传统名优农产品争创名牌。支持鼓励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五)加快土地确权进度,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连片开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情况调研报告2: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县加快农业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神池县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县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神池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神池县是农业县,土地宽广,可耕地面积93万亩,总种植面积75万亩,主要作物为杂粮、油料、旱地蔬菜、玉米、饲草料五大类,目前正尝试种植中药材和水果,其中杂粮、油料、旱地蔬菜为本地特色种植,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万亩左右,是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神池县广泛推广杂粮种植,推进1345杂粮工程,1薯(马铃薯)、3麦(莜麦、荞麦、藜麦)、4米(小米—谷子、糜米—糜子、黄米—黍子、甜糯玉米)、5豆(黑豆、芸豆、蚕豆、豌豆、黄豆)。
今年以来,结合脱贫攻坚要求,按照产业扶贫规划,神池县委、政府科学规划“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区一特”,确定丘陵地区(八角镇、长畛乡)种植谷子和糜黍,南北两山(烈堡乡、太平庄乡、虎鼻乡)种植马铃薯和莜麦,沟谷川区(龙泉镇、大严备乡、东湖乡)种植豆类,西部平川(义井镇、贺职乡)种植谷子和豆类的农业种类区划。实现了杂粮种植的遍地开花和集约推进。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神池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生态区域孕育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目前已取得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地理保护产品6个,包括畜产品1个(羊肉),油料2个(胡麻、胡油),小杂粮3个(莜麦、黑豆、黍子)。神池县更是获得了“中国亚麻油籽之乡”的荣誉称号。然而由于营销水平不高、品牌挖掘不够,不少神池特色农产品没有取得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市场业绩,小加工场、小作坊在境内星罗棋布,但产业链条短、加工粗放,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