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考研分享?
有“南方之强”美誉的安徽大学,作为东南沿海一所历史悠久的985大学,安徽大学是每年考研的热门学校之一。我所报考的材料工程专业于材料学院和能源学院均有设立。厦大作为老牌化学强校,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院士,现厦大化院也有八位院士坐镇,实力强劲,而材料专业也正是基于安徽大学雄厚的化学基础之上而不断发展。
安徽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原在材料院、能源院、物理院均有设立,考察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二与829材料科学基础。能源院与物理院自2017年开始招生,早年报名人数很少,报录比接近100%,分数线也都为最低的校线。但自2020年疫情以来,研究生扩招,经济下行,带来研究生报考人数激增,报录比也逐年增加,复试线基本仍为校线,但复试的淘汰比例上升,接近1:1.1。而后,物理学院自2022年考研以来,其材料工程专业不再有829材料科学基础的方向选择,而统一改为考察普通物理,所以供829方向的选择又少了,仅限于材料学院与能源学院。
材料学院由于其招生人数自早年的40人左右,增加至近年的90人左右,导致其报考人数也是三个学院之中最多的。报录比也是逐年上升,大约控制在2.5-4之间,除2020年之外,这几年的复试线都为校线,复试比最高不超过1:1.2。2022年由于在未通告的情况下,校方增加了20名柔性电子院的招生指标,导致在比较多人报考的情况下,复试线也定到了校线315,复试比也维持往年水平,但专项指标的加入势必会引发今后考研人数的进一步上升。总而言之,安徽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难度不低,且热度逐年上升。
现在我来分享一下我备考复习上岸的经验。
首先是初试科目的准备,我是从大三上结束的寒假开始正式进行考研的学习和准备的,将近10个月的学习时间也保证了我初试的成绩。下面我将分科目来进行经验分享。
数学:数学作为几乎所有工科专业绕不过的一个槛,它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是颇为了解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本质上是一个选拔性考试,不仅看重考验考生们的能力,更需要利用这一张卷子来区分大家。随着考研人数激增,我想,这种统考科目所要求的区分度可能也会更大。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本身就有不小的难度,加之在考试中其题目的多变性与灵活性,成为让众多考生头疼的硬骨头。数学是我花时间与精力最大的一门学科,数学的学习贯穿了我考研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从2022年考研数学的卷子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命题组的出题风格还是比较明显,不偏、不怪,考察了相当多的关于课本中最基础的性质和定义的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计算量,涵盖的考点是相当全面的。
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上,适当延申。我建议从大三上寒假开始复习数学,前期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看课本也好,看网课讲义也好,把考点知识过一遍,要弄懂原理,会做简单的例题。现在老师很多,建议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汤老师,他讲的比较细致和规整。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刨根问底的精神,书上考纲内涉及的定理,都要能自己推导,活学活用,要熟悉公式定理的证明思路和书写规范。在打好基础后,要进行习题的训练了,这边推荐李永乐的660题。自21年大纲修改后,考研数学中选填的比重大大上升,怎样做快,做对,是考生要解决的重点。李永乐的660题,很好的契合了考研真题的难度和考察方向,作为刚刚经历2022年考研的考生来说,考研数学对于基础性、概念性题目的考察与660几乎如出一辙。我敢说,只要认真搞懂了660中的深刻性的概念题,那么真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初步做题之后,可以适当看看各类专题强化的内容,做一些难题,错不要紧,要知道怎么错,防止下次再错。数学切忌眼高手低,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要一直做题来保持手感,平常就要把计算能力练起来。后期就是做每年的真题,按时间来模拟,总结薄弱处。
真题做完有余力可以再做做各类名师模拟卷,推荐李林的冲刺模拟卷。
英语:英语这门科目我能分享的也比较有限,这是一个应试技巧比较少的科目,更多的是平时的积累。首先是单词的背诵和记忆,这个要大家养成习惯,日积月累,坚持到考研前的最后一天,推荐在手机上下载各种记单词的软件,闲暇时候,或者做题做累了,都可以拿出来背诵一下。然后是阅读,当有了大量词汇的积累之后,就可以开始阅读题的训练了,阅读是考研英语最重要的部分,得阅读者得天下。
关于阅读,我觉得两点最重要,第一是长难句的分析,第二是阅读时间的控制。阅读难就难在单词不懂和复杂的长难句让人束手无策,我们要多读多练,培养语感,着重可以利用一下各类真题辅导书,我用的张剑黄皮书,还是很有用的。或者听一些,不用多,就几节语法课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关于平常阅读的训练,我们要掐好时间,注意不要超时,认真模拟考场情况。最后关于作文和翻译,作文模板我觉得因人而异,如果英语水平好,平常英文写作也有比较多的训练量和经验,那我觉得完全可以看看范文,潜移默化,自己组织语言,自己总结,自己发挥,完全可以写出好的作文。但如果平常没有很多经验,那我建议可以背一背作文的模板,市面上最著名的应该当属王江涛高分写作,总结的很全面,个人认为也完全够用。背了模板之后,我们还要多写,如果平常不常动笔,那么到考场上,很可能没有准备,措手不及,可能还会有些慌张,涂改也可能比较多,所以还是平常要多掐表写完整的作文。
政治:政治这门科目复习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需要背诵很多的内容,因人而异,主要看自身的效率和记忆能力。政治前期花一两个月看课。中期就是客观题的训练,这边毋庸置疑,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绝对是必刷。做题的同时可以看一下腿姐的技巧班,对客观题的做题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同时也能提供一点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后期,主要就是大量的背诵工作,可以跟一下带背课程,把考纲要求的原理都背诵了,特别是马原部分的原理,这些没办法临时发挥,只能靠记忆,一定要熟悉。其他的重点关注肖四肖八,肖四的主观题部分可以说是人人都背的,自然有它的含金量,此外多关注当年的热点时政,可以着重听一下腿姐冲刺,里头总结的考点,总结的很全面。政治这门科目,时效性很强,所以最后提分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是大家一定要抓住宝贵的时间,准备到最后一刻,不轻言放弃。
专业课829材料科学基础:安徽大学829材料科学基础涉及的内容很多,知识面很广,在众多高校的材料专业考研中,829涵盖的知识点的广度可能名列前茅。2019年以前,829主要考察偏金属方向的材料科学基础,自19年之后,又加入了许多无机非金属的知识,而2021年9月,新公布的考纲中又加入了有关高分子部分的知识,体量很大。829的学习,我们需要准备的参考书目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材料科学基础》及其配套的课后习题解答、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三导》习题册。
上交大的材科基是复习的重点,占据了考试的50%的分值,这块是偏金属材料的内容,但是也是包括了材料科学最基本、最经典的原理。同时上交大书中包括的高分子的内容,也正好对应着厦大829考纲的高分子部分的要求。其中,应该着重复习1-7章的所有内容,以及第8章到共晶三元相图之前的部分。这边建议可以听一下西工大王永欣老师的课程,再结合自己多看看书,或者结合自己的水平寻求专业的辅助课程的帮助,不管怎样,都要把课本最基础的知识搞清楚、搞懂,这不仅仅是考试的要求,而且在今后的研究生阶段乃至工作以后,这些知识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后是关于无机非的内容,829涉及的主要是关于无机非材料晶体缺陷和无机三元相图两个主要部分。特别是关于非计量化合物缺陷浓度计算,包括缺陷方程的书写,三元相图的分析要点、专业三元相图等等,都是考察的重点。最后,关于新加的高分子内容,主要集中在高分子的聚合,化学性质,涉及一些高中乃至大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聚合物的书写,加聚反应的多种产物等等,考的很细致也很灵活,需要在了解课本的情况下,多去培养有机高分子领域的专业素养。安徽大学829的真题考的很灵活,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论述题、计算题、相图分析(画图)等等。真题的重复率较小,但是很多题目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上交的习题册与西工大的《三导》,其中有很多好的题目,可以学习。
最后,关于复试,由于疫情,这几年采取的都是线上复试的形式,笔试的形式都改为了专业题目的口答,对考生的综合素养和面试能力都有很大的挑战。材料学院的复试节奏比较紧凑,包括:中文自我介绍,英文文献的朗读和即时翻译,两道专业问题(金属、无机、高分子三个方向选一个),和老师的综合提问(包括本科课程问题和本科科研经历、毕业设计等等)。
如果采取线下复试,可能会改为外文文献ppt汇报,专业问题笔试等等形式。对此,我想说,复试对考生的专业素质考察的很全面,需要在平时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复试没有具体的参考书,但是我建议可以看一看《材料测试分析方法》(推荐哈尔滨工业大学周玉主编的版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任意版本均可)等,给自己找更多能说的话,而不会在复试中胆怯。平常可以多花花时间,看看英文文献,总结一些专业词汇,不必死记硬背,有些印象即可。本科期间如果没有科研经历,那务必多用些心思了解自己的毕业设计,并思考老师可能设问的点,做好准备。
梦想是一个说出来就矫情的东西,它是生长在暗地里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正大光明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坚持,别无选择。
其实考研就是一次持久战,既然已经到这里了,就踏踏实实的做吧,那么多关都过了,也不紧张这最后一件事情,况且,天无绝人之路,你永远不知道眼前的得到是好是坏,所以尽力去做吧。
学弟学妹们,一年的备考过程中来披荆斩棘走的考研路你们终将迎来最美的风景。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宝宝们不用担心,准备是永远都不够的充足的,到了考场的那一刻你就会知道自己平时刷过的题,背过的知识点,看过的时政都印在了你的脑子里。
你们坚持到了现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以平常心来迎接对你们这一年努力的检验了。祝大家乘风破浪,晴空万里,有缘安徽大学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