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思想内容:
1.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芣苢》劳动过程《葛覃》终年农事活动《七月》
2.反映剥削与压迫的诗篇《硕鼠》《伐檀》
3反映征徭离乱的诗篇《君子于役》《东山》
4.爱国主义的诗篇《采薇》《无衣》
5反映婚姻爱情的诗篇《氓》
6反映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讽刺诗《南山》
7祭歌史诗《民生》
【2】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
4.四言为主的句式
5.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扩展资料:
一、诗经的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
《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
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
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
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
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
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二、历史与民俗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
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
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