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10-12 · TA获得超过516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2万
展开全部

如何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增进教学生机,促进学生发展。
1、优化“笔试之尺”
笔试仍然是评价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试评价应把学生引向:要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而不是机械做题,要开放思想而不是满足于一种思路,笔试评价需要改革试题的内容与形式,塑造生动活泼的真面目,使学生不再惧怕它“冰冷无味”的旧容颜。试题内容要具真实性、情境性。传统试卷中那种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测验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而教育价值更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评定问题的设计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以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可考虑一些开放问题与综合问题,试题形式要灵活多样,可用文字式、图画式、表格式、操作式等。
2、融合“多种之尺”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除笔试之外,还可采取口试、课题活动,日常观察等等,下面着重介绍四种评定方式:
①档案袋评价。档案袋(或称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的“故事”,是评价其发展水平、努力、反省和进步的理想方式,相对于纸笔测试和其它快照式评价而言,它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应用档案袋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手段无法提供的很多有关儿童的重要资讯。档案袋十分注意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档案袋,可以参与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进步与他人分享,档案袋评价提供给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档案袋评定要注意三个问题:收集学生作品样本的代表性、评价标准的说明和档案袋的运用范围。例如,在对小学第二学段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学生可利用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②延迟评价。数学教学的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延迟作出评定的方式。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延迟评定”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延迟评定”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③合作评价。我们在重视学生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的同时,还要倡导学生在评定中的小组合作方式。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不允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索,使学生面对试题孤军奋战,这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现代评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对问题解决所做的贡献,也成了合理的评定内容。这种评价方式称之为“合作式评定”。
④体态语评价。评定方式可以日常化、通俗化,如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或制止的表情,点头或摇头,都属于教育评价,我们提倡这种体态语评定,它使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有“润物细无声”之效。
每种评价方式各具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如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习态度,从档案袋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合作活动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等等。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教学评价应使评价主体与客体从二元对立中摆脱出来,消解“评”与“被评”的矛盾,并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
首先有教师“持尺”。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其评价实质在于校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并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定的标准,掌握一些评价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再有学生“持尺”,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学评价主张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增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功能,如档案袋评价方式就给了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评价的机会,“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正确评价的人,学会并善于分析自己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评价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让学生自己“持尺”,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主意识、反省意识和交往意识,并能培养其合理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还有“第三者”持尺。若把教师、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当事双方,则可把家长、社会有关人员统称为教学活动的“第三者”,充分利用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评价能使教师、学生更清醒地反省、评价自己,如在档案袋中可装有家长评价的内容,平时可通过家长开放日、社会调查等活动收集一些“第三者”的评价。一旦评价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员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活动,“持尺人”不再单一时,评价将更科学、更能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启用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小学生全面发展

所为全面发展皆是德智体美劳都要有所认知,这里不仅要看学校的办学特色,更要考验教师的素质,高素质的教师会引领孩子做到全方面发展,而一般教师只会领到孩子机械化的学习,家长还要多于老师沟通,共同负责孩子的发展。

如何看待学生安全与学生全面发展

我也在找,哈哈哈哈!是不是就剩这一个题没答完了?
给你一个答案,看看能不能用上: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现在不少学校采取消极保守的做法,限制学生的春游、参观等课外活动,或者把校外实践活动转变为校内模拟实践活动,有的干脆取消社会实践活动;更有甚者,像上海的部分小学那样,连学生正常的课外活动都加以限制,把学生变成“圈养”的小鸟和温室的弱苗。
这些因噎废食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是不可取的。这种看似安全的教育方式,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既捆住了学生的手脚,还束缚了学生的大脑;圈养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羁绊。
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重新审视学校安全问题,应该正确定位和处理好学生安全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安全,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要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就必须采取“放养”式的教育手段。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一方面要经常排查和排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抓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认真开设《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三防》和《劳动技术》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除此之外,还要举行逃生演练等灵活多样的安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安全自救能力。
另外,我认为对学校安全问题的问责机制也应不断完善。学生在正常的体育训练课上有些磕磕绊绊,本应在所难免,但有的家长却对学校纠缠不休;有些学生因同学之间的冲突而被打伤,家长也要找学校来承担责任,甚至没完没了。据说在日本,学生在校出现类似的安全问题,家长只会跟保险公司交涉,从不纠缠学校。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套有利学生发展的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既能确保学生安全,又能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还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圈养的鸟笼无法飞出鹰来”。所以,笔者奉劝教育者们,再也不要用安全的保险绳束缚学生的手脚。如果我们真为学生的安全着想的话,就不要“圈养”他们。他们只有在“放养”的环境中,才会得以锻炼,得以发展。

数学教学如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标核心理念之一。而且新课标也已明确指出:“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一个班级,由于多年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学生个体性差异较大,学生个人学习的品质、兴趣、爱好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甚至在教师备课中认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都有可能有几个同学不知道或不完全了解。这种情况确实让教师们头痛心烦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说,如果一节课、几节课甚至几个星期对这些学生关爱不够,关心不力,照顾不佳,势必引起这些学生讨厌数学,不愿学习数学。对他们当前乃至今后学习数学良好习惯和品格的形成造成错误导向,影响他们个人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知识,以及其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发展积蓄力量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适时给予他们切合实际的关爱和帮助,处处关注他们的数学发展,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习惯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和提升。 一、 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素材 新课标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不应生搬教材,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没有什么帮助,重要的是对那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合实际的教学。要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才有主动学习的劲头。 二、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时教学内容应力求层次性。 “人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就是说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个班级,好多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热情、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同一节教学内容,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在备课中,既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更要备好每一个知识点,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同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每一节课,课堂中都应有老师自己的分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既要为学优生提供易于他们品味的素材,同时也要使学困生感知这节课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数学快乐有趣。要使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可做,所有的学生都学到自己所要学的知识,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也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不但让学生取得了一个装知识的宝袋, 还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丁长久)

如何发挥新综合测评办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随意性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前、小学低年级教师应高度重视,抓住时机正确引导。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以培养其情感。

小学数学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尔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

中学生如何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只是中国教育的一家之言,西方教育都是注意培养孩子个性的,想要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变的没有个性,孩子的精力是有限,按著兴趣培养专长和个性才是正途!
所以你要在突出个性与特长的前提条件下全面发展,希望你成功

小学生如何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有些小学生喜欢体育,因此他就喜欢看奥运会及一些体育比赛。相反有些小学生比较喜欢学习,自然就不喜欢看奥运会和体育比赛,他们可能会认为很无聊

大学生如何全面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域性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新知识靠他们创造,新技术靠他们发明,新学科靠他们建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早已突显出来,创新型人才也早已成为国家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何为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作为创新型人才,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治学方法,同时,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呢?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上的发展,是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渗透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无疑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加科学,更加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创新。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古语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而高不可攀,它是人们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实践运用当中,发现原有理论无法解决或解释不清楚的问题时,依据实践经验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更加适用性的新理论的过程。因此,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重视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切不可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抱着置疑的态度学习,敢于挑战权威,在学习中求创新,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作为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还要以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发展为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重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视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针对大学的不同阶段,创新性学习要有所侧重。在大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较多的以肯定的视角来学习前人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在接纳学习的基础上求创新;而在大学学习的高阶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由于有了初级阶段所打下的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在这个阶段,就要侧重于自己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思维,扩充套件思维视角,较多的以否定视角来重新审视以前所学的知识,破除“知识——经验定势”,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大胆的对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做出置疑,提出改进观点,并实事求是的对新提出的观点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实现真正的创新。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力量。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