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服装的特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傣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 ,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 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傣族有哪些节日。及生活习惯,服饰的特点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则除了互相祝福外,还互相泼水为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届时五洲四海的宾客云集西版纳和德宏,热闹异常。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
傣族服饰有什么特色?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 ,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 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傣族舞蹈服饰的特点 服饰特点:上半身是露脐的背心,下半身是窄的长裙。
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珐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 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每遇河边井旁沐浴之后,身材纤细。苗条的傣族少女,将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在紧身短衫和花统裙之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风韵。
傣族穿着、习俗都有什么特点。 40分 村寨多在平坝近水的地方。干栏式建筑和竹楼别具风格。饮食以大米为主,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爱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
男子服装上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着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为花色长筒裙,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德宏傣族妇女婚前穿白色或浅蓝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着对襟短衫黑或花色筒裙;青年妇女多束发于顶。
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在傣历六月(公历4月)举行,传说很早以前,有七位善良民女杀死了霸占她们的魔王,但遭魔火烧身,众人见此情景,皆泼水灭火相救,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为民除害的七姐妹,每逢新年,便用水相泼,洗尘去污,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消灾祛祸,身体健康。
礼节:老人受尊敬,村中红白喜事都要专门送饭菜给老人;说话和气,家庭、邻里关系和睦,很少吵架;晚辈从长辈面前经过,要弯腰细步,以示对长者的尊敬;热情好客,过往客人,都会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有的家庭还备有专门招待客人的被褥,比自己用的还漂亮。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 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称为汉傣,讹传为旱傣,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
傣族龙舟比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着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着,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
傣族服装主要颜色来历特点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到2000年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
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城镇傣族女子多戴文胸),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 *** 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傣族的服饰特色是什么? 族男子一般穿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 而且衣服常是白色。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窄袖短衣和筒裙是妇女主要着衣,上身是白色、 绯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 下身为花色长裙。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 有些地方妇女婚前穿白色或蓝色大襟短衫和长裤,特点是束腰; 婚后则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不再束腰。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 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花腰族、大袖傣等。
傣族有什么特点? 傣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全省傣族人口有110.67万人(1998年统计数),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35%。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傣族有1142139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临沧、澜沧、新平、元江、元阳、金平、华坪、大姚、禄劝、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腾冲、龙陵、沧源、江城、河口、西盟等30多个县也有傣族散居或杂居。
傣族村寨多分布在肥沃的河谷平坝。比较大的坝子有景洪、勐笼、勐遮、勐罕、勐海、芒市、陇川、干崖、勐卯、遮放等。这些坝子海拔均在500―1300米之间,地势较低,灌溉便利,宜于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土壤多红壤土、棕壤土、黄壤土;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1℃左右;终年不下雪,仅有轻霜期30余天;雨量充钉。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7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5月―10月,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傣族聚居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人所共知,森林覆盖率占全州面积的57.14%,德宏州森林覆差率占全州面积的46.02%。森林中楠木、柚木、黄栗、恍榔、松、杉、柏、桧等名贵木材,随处皆有。傣家人喜植大青树、贝叶树、菩提树、摈榔树、椰子树、芒果树、牛心果、缅桂花、竹和黑心树(薪柴)于庭园四周,使傣族村寨成为名符其实的花果园。此外,荔枝、龙眼、柑、橘、杨梅、橄榄、柠檬、西瓜、香蕉、菠萝等水果种类繁多;天冬、乳香、红花、砂仁、野三七、龙胆草等名贵药材享誉中外。西双版纳还是亚洲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产地。铜、铁、金、银、镍、铅、锡、水银等矿藏资源很早以来就被傣族人民发现利用。德宏还盛产宝石、玉石、绿柱石和水晶等特种工业原料。
西双版纳是我国境内有野象出没的地区,有250余种动物生活在这里,珍贵的有虎、豹、熊、麂、飞龙、穿山甲、长臂猿、金丝猴、独角犀牛、白鹇鸟、长嘴犀鸟、双角犀鸟、孔雀等等。
傣族属于古代越人族属,秦汉时期,傣族先民被称为“滇越”和“掸”,并建立了已知的第一个政治组织“掸国”,公元1世纪掸人进入阶级社会,掸国首领被汉王朝封为“汉大都尉”。唐宋时期,傣族先民因有饰齿文身习俗,被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茫蛮”、“白衣”等等。明清时期,傣族被称为“百夷”、 “佰夷”、“焚夷”、“摆夷”、“摆衣”。随着元朝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傣族区域继续纳入中原王朝行政系统。元代将德宏及其邻近地区立为金齿宣抚司,分置六路总管府;西双版纳境建彻里总管府。明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司制度,傣族地区都分别建置土司,任命傣族头领为世袭土司。确立了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地方统治政权,傣族社会普遍向封建领主制发展。
1949年以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一直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散居在元江、新平、景谷等地的傣族,由于受汉族的影响,特别是清代推行“改土归流”后,他们较快地进入了地主经济阶段;而德宏及孟连、耿马等大部分傣族地区则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过渡阶段。1950年,傣族地区获得解放。1951年云南省内地傣族地区完成土地改革。1953年1月24日和7月24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先后建立。1955年、1956年德宏、西双版纳完成和平协商土地改革,至60年代初,整个傣族地区平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1985年,云南省先后建立了傣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实行区......>>
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傣族有哪些节日。及生活习惯,服饰的特点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则除了互相祝福外,还互相泼水为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届时五洲四海的宾客云集西版纳和德宏,热闹异常。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
傣族服饰有什么特色?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 ,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 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傣族舞蹈服饰的特点 服饰特点:上半身是露脐的背心,下半身是窄的长裙。
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珐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 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每遇河边井旁沐浴之后,身材纤细。苗条的傣族少女,将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在紧身短衫和花统裙之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风韵。
傣族穿着、习俗都有什么特点。 40分 村寨多在平坝近水的地方。干栏式建筑和竹楼别具风格。饮食以大米为主,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爱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
男子服装上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着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为花色长筒裙,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德宏傣族妇女婚前穿白色或浅蓝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着对襟短衫黑或花色筒裙;青年妇女多束发于顶。
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在傣历六月(公历4月)举行,传说很早以前,有七位善良民女杀死了霸占她们的魔王,但遭魔火烧身,众人见此情景,皆泼水灭火相救,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为民除害的七姐妹,每逢新年,便用水相泼,洗尘去污,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消灾祛祸,身体健康。
礼节:老人受尊敬,村中红白喜事都要专门送饭菜给老人;说话和气,家庭、邻里关系和睦,很少吵架;晚辈从长辈面前经过,要弯腰细步,以示对长者的尊敬;热情好客,过往客人,都会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有的家庭还备有专门招待客人的被褥,比自己用的还漂亮。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 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把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旱傣和水傣。前者因接近汉族,吸收汉文化较多,称为汉傣,讹传为旱傣,保持民族特点较多的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傣族称为水傣。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
傣族龙舟比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着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着,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
傣族服装主要颜色来历特点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到2000年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
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城镇傣族女子多戴文胸),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 *** 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傣族的服饰特色是什么? 族男子一般穿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 而且衣服常是白色。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窄袖短衣和筒裙是妇女主要着衣,上身是白色、 绯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 下身为花色长裙。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 有些地方妇女婚前穿白色或蓝色大襟短衫和长裤,特点是束腰; 婚后则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不再束腰。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 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花腰族、大袖傣等。
傣族有什么特点? 傣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全省傣族人口有110.67万人(1998年统计数),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35%。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傣族有1142139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临沧、澜沧、新平、元江、元阳、金平、华坪、大姚、禄劝、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腾冲、龙陵、沧源、江城、河口、西盟等30多个县也有傣族散居或杂居。
傣族村寨多分布在肥沃的河谷平坝。比较大的坝子有景洪、勐笼、勐遮、勐罕、勐海、芒市、陇川、干崖、勐卯、遮放等。这些坝子海拔均在500―1300米之间,地势较低,灌溉便利,宜于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土壤多红壤土、棕壤土、黄壤土;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1℃左右;终年不下雪,仅有轻霜期30余天;雨量充钉。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7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5月―10月,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傣族聚居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人所共知,森林覆盖率占全州面积的57.14%,德宏州森林覆差率占全州面积的46.02%。森林中楠木、柚木、黄栗、恍榔、松、杉、柏、桧等名贵木材,随处皆有。傣家人喜植大青树、贝叶树、菩提树、摈榔树、椰子树、芒果树、牛心果、缅桂花、竹和黑心树(薪柴)于庭园四周,使傣族村寨成为名符其实的花果园。此外,荔枝、龙眼、柑、橘、杨梅、橄榄、柠檬、西瓜、香蕉、菠萝等水果种类繁多;天冬、乳香、红花、砂仁、野三七、龙胆草等名贵药材享誉中外。西双版纳还是亚洲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产地。铜、铁、金、银、镍、铅、锡、水银等矿藏资源很早以来就被傣族人民发现利用。德宏还盛产宝石、玉石、绿柱石和水晶等特种工业原料。
西双版纳是我国境内有野象出没的地区,有250余种动物生活在这里,珍贵的有虎、豹、熊、麂、飞龙、穿山甲、长臂猿、金丝猴、独角犀牛、白鹇鸟、长嘴犀鸟、双角犀鸟、孔雀等等。
傣族属于古代越人族属,秦汉时期,傣族先民被称为“滇越”和“掸”,并建立了已知的第一个政治组织“掸国”,公元1世纪掸人进入阶级社会,掸国首领被汉王朝封为“汉大都尉”。唐宋时期,傣族先民因有饰齿文身习俗,被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茫蛮”、“白衣”等等。明清时期,傣族被称为“百夷”、 “佰夷”、“焚夷”、“摆夷”、“摆衣”。随着元朝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傣族区域继续纳入中原王朝行政系统。元代将德宏及其邻近地区立为金齿宣抚司,分置六路总管府;西双版纳境建彻里总管府。明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司制度,傣族地区都分别建置土司,任命傣族头领为世袭土司。确立了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地方统治政权,傣族社会普遍向封建领主制发展。
1949年以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一直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散居在元江、新平、景谷等地的傣族,由于受汉族的影响,特别是清代推行“改土归流”后,他们较快地进入了地主经济阶段;而德宏及孟连、耿马等大部分傣族地区则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过渡阶段。1950年,傣族地区获得解放。1951年云南省内地傣族地区完成土地改革。1953年1月24日和7月24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先后建立。1955年、1956年德宏、西双版纳完成和平协商土地改革,至60年代初,整个傣族地区平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1985年,云南省先后建立了傣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实行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