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为什么会有两篇同样的岳阳楼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两篇《岳阳楼记》其实是不同的,一楼的是赝品,二楼的是真迹。由于这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即使赝品也有百多年的历史,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雕屏就一起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
清道光年间,一位吴知县看到了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惊叹于张照的书法、精巧的刻工和名贵的木质,便想将此宝据为己有,便请人仿造了一幅雕屏。但刻字匠心怀不满,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以暗讽县官的居心不正。
县官离任时,把真品一同带上船,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人亡。雕屏沉入湖底。枯水时,被渔民打捞上来。民国重修岳阳楼时,巴陵名士吴敏树出资200光洋购得,重新悬挂于岳阳楼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