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
降则抚之,叛则讨之。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以各部的酋长为都督、刺史,仍按其原来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对本族进行统治。
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初,突厥经常大兵压境,甚至进兵关中,威胁京师。贞观三年(629),唐太宗派李靖、李勣率军十多万人,分道出击突厥,消灭了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贞观八年(634),又遣大军进攻吐谷浑,获取全胜,解除了对河西各州的威胁。
扩展资料:
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政策的结果:
对高丽、薛延陀等也先后有过战争。但总的看来,还是以羁縻为主要策略。各族首领到了长安,都以礼相待。打败突厥后,对隋末没于突厥的内地人,不是迫使突厥送回,而是以金帛赎之,凡得男女八万口。
贞观七年(633),唐高祖也曾于故汉未央宫置酒,命颉利可汗起舞,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这种和谐的气氛,正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胜利。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在总结历史经验后认为:“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原,不能服戎狄(自古的帝王虽然平定中原,但是没有能降服外部少数民族的)。”
他之所以超过了古人,关键在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自古都是以中原为贵,看低夷、狄等少数民族,我却是一视同仁,所以他们都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父母一样尊敬)。”
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民族关系,才出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的友好范例,才取得了“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的盛况。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唐太宗管理办法之一:以海纳百川之心求天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