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有感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有感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升初有感作文 篇1
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让我深受感悟,思绪万千。《匆匆》使我真正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的确是的,露珠儿干了,有再晶莹夺目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有再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天空被乌云遮蔽
了,有重现光明的时候......可我们手中的日子呢,却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复返!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回想一下,我又何曾不是这
样每天都快速地把作业在学校写好,放学把书包一扔,不是看电视,就是玩耍。父母看见了多次批评,可我却说写好了,书上的内容也记得。可当试卷发下来,却是处处挂“红灯”。我也就
像朱自清先生写的那样“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珍惜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分几秒,他也会过得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光阴,他也会一无所获,过得空虚。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一天24个小时,主要看你怎样掌握,怎样分配。鲁迅先生说得好:“时间就像海洋里的水,只要你能挤,总能挤出。”
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玩耍的人们啊!快睁开你的双眼,不然,时间将在你身边消逝。
点评:
1.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自己读《匆匆》这篇散文后的感受,通过这篇散文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道理。文章引用原文,加以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展开深刻论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2.小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浪费”进行了一番彻悟,并借用鲁迅先生的名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感情充沛饱满。
小升初有感作文 篇2
这是一部关于学习,友情,亲情励志的小说,是写小学生升初中那段时间发生的事。作者是一位名叫陈盈颖的00后女生,这个女生写出了我们00后的心声。
妈妈是在我小升初的时候给我买的这本书,当时的我正处于小升初恐慌症的状态,看完了这本书后,我立马振作起来,面对小升初,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涟漪,可比我辛苦多了。
当时的小升初还处于未改革状态,都是笔试的,而且在考试前几周,涟漪还有数不甚数的比赛,看到涟漪在为比赛而烦恼时,我也忍不住了,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开开心心的享受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呢?为什么要有烦人的小升初呢?为什么要有可怕的比赛呢?
其实,我在小升初考试时真正的领悟到了,那天,我来考碧桂园学校,出的那些考题真不简单,如果不是因为我四年级就开始牺牲我的周末,在校内外报了补习班,还不得全军覆没吗,所以,我开始不讨厌补习了,反倒还挺感谢它的。如果我不来上碧桂园,我还有一间学校可上,多亏了这两年的恶补啊。
俗话说:先苦后甜,这不,涟漪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项比赛中都获奖了。我以前的数学老师对我们说过:你付出了多少,收获就会有多少,你只付出了百分之八十,就不要想这收获是百分之一百。
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时,我得了语文年级第一,因为那次考试复习期间,我付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老师叫背的古诗,课文,谚语,歇后语一句不落的背了个滚瓜烂熟,默了大概一二十遍。作文,争取每周写个两三篇,每篇500字左右。所以,老师考的题我基本都做过。
因为是考试那几天看的,所以这本书给我的鼓励很大,书中的涟漪被八九所中学录取了,而且有六所是上海排名前十的学校,我觉得涟漪很厉害。我更佩服她的,是她的精神。面对扑面而来的考试,她不畏惧;面对无比困难的比赛,她不退缩;面对落选,她不气馁;面对“朋友”的嘲笑,她也不灰心。涟漪真的很勇敢。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多多,两个学校的录取通知,加上一次完美的心灵旅程。谁说考试是恐怖的?只要你以一种认真,必胜的态度去面对它,会比学1+1还简单。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
小升初有感作文 篇3
以前,成绩是学生的招牌,只要招牌足够响亮,就会招来纷纷顾客竞相拍卖;现在,地段就是一个学生买卖的铁证,尽管买家与卖家情投意合,却只能是隔河相望,苦于中间那道无形的屏障,只得将近邻的商品收于麾下或被所谓“门当户对”的买主纳入囊中。
教育,像父母一样,总要给得合适:既不能委屈,不给孩子足够的饭吃;又不能牵强,强加一份吃不完的不符孩子消化系统的盛宴;还不能任孩子的性,任由他把饭撒了。每个人胃口不一样,自然打的饭,量就不一样:撑着了浪费粮食,又不能让消化好的人给饿着。
在这里,不是说成绩平平就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益处,而是说一块和田籽玉要是到了技艺拙劣的石雕师傅手中,岂不是荒废了人才,失去了给一个国家栋梁正确引导的机会吗。所以,不能穷了好材料的打磨、加工、抛光以及展台、欣赏人群。
中国之所以弱,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人才的发掘与任用。
浪费资源是可耻的,浪费教育资源更是对中华未来前程的一种挥霍。对于今天,重庆的教育水平不够平均,如果不宜改变每个学校的水平差距,那么就应该合理地分配学生以适合的中学,这才是对任何一个未来有可能成为栋梁的学生负责,给好材料予以高品质的教育,予以发掘后的“雕琢”。
一直很赞同国外的教育方式:根据各阶段的测试,由老师认真判断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适合哪个年级,根据水平的高低来给学生分配合理的教育环境。这是一种软性的制度。有些学生也许真的技高一筹,适合就好,不管是超前还是落后,不行不强求,像穿鞋,合脚便好,现在不是古代,不流行裹足。顺应的态势,更轻松。
因材施教,这道理,我们都应该懂吧?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刻意贬低一部分人,而是说每个人都不同,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和同类一起,才不足造成差距感。小学老师很喜欢把成绩悬殊很大的学生安排在一块儿,意在成绩好的学的学生带动另一个同学学习,可是,六年来,实际来看倒无太大变化,但影响却是双方的。现在的制度,是就近入学,搞不好,互相影响下,反倒失了纯正的“品质”。
如此,没有好的“园丁”,没有周围同等同类的“花卉”,怎能使一朵“名贵之花”开得纯正,开得优雅,开得彻底呢?